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中耳炎診斷治療 >> 解析藥物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解析藥物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中耳炎分為幾種類型?可能大家並不了解。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對於中耳炎疾病種類之一——分泌性中耳的一些治療方法還措施,希望大家有所受益。

分泌性中耳炎以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減退及耳鳴為最常見症狀。常發生於感冒後,或不知不覺中發生。有時頭位變動可覺聽力改善。有自聽增強。部分病人有輕度耳痛。兒童常表現為聽話遲鈍或注意力不集中。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狀表現:

(1)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變位性聽力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而由家長領來就醫。如一耳患病,另耳聽力正常,可長期不被覺察,而於體檢時始被發現。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隱隱耳痛,常為患者的第一症狀,可為持續性,亦可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顯。本病甚為有關耳內閉塞或悶脹感,按壓耳屏後可暫時減輕。

(3)耳鳴: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

(4)患者周圍皮膚有發“木”感,心理上有煩悶感。

分泌性中耳炎治療方法:

抗菌藥物:急性期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根據病變嚴重程度選用合適的抗菌藥物。第3代頭孢菌素對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等抗菌作用較強,對其他抗菌藥物不敏感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暢:可用l%麻黃鹼液和含有激素的抗生素滴鼻液交替滴鼻,每日3~4次,保持鼻腔和咽鼓管口的通暢。患者應要采用頭低位的滴鼻體位。

促纖毛運動及排洩功能:稀化黏素類藥物有利於纖毛的排洩功能,降低咽鼓管黏膜的表面張力和咽鼓管開放的壓力。

口服藥:口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潑尼松等,可作為輔助治療。

咽鼓管吹張:在控制上呼吸道感染的前提下,可對患者實施咽鼓管吹張治療,慢性期可采用捏鼻鼓氣法、波氏球法或導管法。可經導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潑尼松龍,隔日1次,每次每側1ml,共3~6次。

綜合上述,上面內容詳細介紹了分泌性中耳炎的藥物治療方法,相信大家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分泌性中耳炎,我們可以采用藥物治療,但是嚴重的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僅僅靠藥物治療是得不到很好的療效,以免耽擱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中耳炎的症狀及偏方指南

中耳炎發生在我們周圍,中耳炎是中耳腔炎症的表現,有些患者會問,中耳炎嚴重嗎?其實中耳炎本身並不算重

中耳炎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我們聽人說起過中耳炎,也遇到過中耳炎疾病的患者,但是要說了解中耳炎卻做不到。現在就有個機會讓大家學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