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它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耳部疾病,應該引起重視,嚴重的中耳炎也會給大家帶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了解中耳炎的各種症狀,早發現早治療,下面就讓專家為我們介紹中耳炎的不同類型以及常見的症狀表現。
1、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症狀:
化膿性中耳炎即通常所說的害耳底。它是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狀主要是耳痛、流膿,小兒有全身症狀比成人明顯,可能的發熱、嘔吐等。其後果是並發症,嚴重的並發症有顱內並發症如腦膜炎、腦膿腫等,其它並發症有顱外並發症如迷路炎、面神經麻痺等。
2、分泌性中耳炎
症狀:
(1)耳聾:可於感冒後、乘飛機下降或潛水時,突然出現聽力下降,壓迫耳屏或頭位改變時,聽力可有所改善。
(2)耳痛及耳內悶脹。
(3)耳鳴:多為低音調“轟轟”樣耳鳴,打呵欠或擤鼻時可聞及氣過水聲。
(4)兒童病人可表現反應遲鈍、誤聽或注意力不集中。
(5)耳鏡檢查:急性期鼓膜充血、內陷、光錐變形或縮短,錘骨短突外突明顯;鼓室積液後鼓膜顏色改變,呈淡黃、橙紅或琥珀色;若病程較長,則鼓膜多灰暗、混濁。若分泌物為漿液性,且未充滿鼓室,可透過鼓膜見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線,透過鼓膜有時可見到氣泡,咽鼓管吹張後氣泡增多;若鼓室內積液多,則鼓膜外突。
3、卡他性中耳炎
症狀: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由於咽鼓管粘膜因較長時間的充血、水腫,變得增厚或粘連,引起咽鼓管的功能不良。鼓室內由於長期負壓,使鼓膜內陷,活動的范圍變小,因此出現耳聾、耳鳴症狀。耳聾:常因反復急性發作,聽力時好時壞,漸進加重。初可為傳導性,繼可為混合性,早期亦可有“自聲增強”現象。積液粘稠時,聽力不會因為頭位的變動而改變。耳鳴:耳鳴常使病人甚感苦惱,初可為低音調,晚期可為高音調(如蟬鳴),但無一定規律,有的患者可感覺耳內有閉塞感,按壓耳屏後可暫時緩解。
4、滲出性中耳炎
症狀:
(1)耳內有閉塞脹悶:凡急性期時都有不同程度的耳內阻塞脹悶,頭暈。慢性者僅有阻塞感。兒童表述不清。
(2)聽力下降:急性滲出性中耳炎表現上呼吸道感染在前,聽力下降在後,自聽有回聲,頭部擺動時可出現症狀加重或減輕。慢性滲出性中耳炎起病隱匿,往往說不清發病時間。兒童雙耳患病時常出現對音響反應遲鈍,看電視要調大音量,學習精力不集中。若一側耳朵正常,可長時間不被家長發現。
(3)耳鳴:急性期耳內有過氣水聲,中後期因中耳腔內積存液體形成纖維粘連,出現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耳鳴。
(4)耳痛,少數滲出性中耳炎患者還可出現耳內流水。
5、慢性中耳炎
症狀:
(1)耳流膿:是本病的主要常見症狀。可為粘液、粘膿或純膿性。非危險型流膿較稀薄,無臭味。危險型流膿雖不多,但較稠,多為純膿性,並伴有異臭味。
(2)耳聾:輕重不一,因多是單耳發病,易被忽視。此種耳聾,多與病性的進展成正比,即病變較重,耳聾也加重。一般為傳導性聾。
(3)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暈、嘔吐、面癱、劇烈頭痛、寒戰、高熱等症狀出現,證明已有並發症發生,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6、急性中耳炎
症狀:突然發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嬰兒便會哭鬧不止,並揉擦患耳的耳垂。發熱,體溫可高達39攝氏度。可能出現嘔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軟耳垢或膿液。患耳可能聽覺失靈。
7、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症。本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常以耳內間斷或持續性流膿、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時可引起顱內、顱外的並發症。
通過學習以上中耳炎的不同類型以及症狀表現,相信各位朋友通過學習以上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耳朵是我們人體的重要器官,我們一定要加強保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讓我們健健康康的生活。
中耳炎疾病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這項疾病的長時間存在,不僅容易出現復發的現象,同時對於患者的聽力會
急性化膿中耳炎的表現(1)全身症狀:輕重不一。可有畏寒、發熱、怠倦、食欲減退。小兒全身症狀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