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它是由於鼻黏膜長期炎性反應引起組織水腫的結果。出來源於中鼻道、窦口鼻道復合體和篩窦處高度水腫的鼻黏膜從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發病年齡以中年人居多,男性略高於女性。
病因
引起本病的確切病因仍不清楚。現多認為慢性感染及變態反應,是引起鼻息肉的主要原因。
1.慢性感染
在感染性炎症過程中釋放出的細菌毒案和炎性介質,可使黏膜內淋巴引流不楊,靜脈淤血及小血管擴張,導致滲出增加及黏膜水腫,同時毒素也引起支配血管的神經末相受損而使血管進一步擴張,加重滲出。長期水腫的黏膜使屏障作用減弱,又可產生反復感染性炎性反應,黏膜水腫又進一步加重,最終促使息肉形成。
在這類鼻息肉組織中可見較多嗜中性粒細胞,但臨床觀察應用抗生素治療鼻息肉收效甚微。盡管X線平片顯示鼻息肉病人多有鼻窦黏膜增厚的鼻窦炎征象,但鼻窦灌洗液中很少見有膿細胞和細茵。因此認為感染可能促使息肉生長,但不是息肉發生的直接原因。
2.變態反應
一部分學者發現在哮喘、枯草熱(季節性鼻炎)等呼吸道變態反應性疾病中,鼻息肉有較高的發病率,而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膿腫、支氣管擴張和肺結核)則極少見。因此認為鼻息肉是變態反應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