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摘除術是耳鼻喉科的常用手術。但在診治過程中,患者會在術前、術後提出不少問題,歸納起來不外以下五個方面。
一、鼻息肉摘除術後為何又復發?
這個問題提得好,具有普遍性。可以說幾乎每位病員術前都會提出同樣的疑問。原因有三:(1)鼻息肉好發於鼻腔中鼻道、篩泡、鼻頂部與上颔窦及篩窦,並非都局限於鼻腔,因此僅僅用圈套器摘除鼻腔所見息肉及其蒂部顯然是不徹底的。加上鼻腔鄰近復雜的解剖部位,術者亦難以“徹底”手術,以免發生並發症。(2)鼻息肉發生的原因,常見的是炎症刺激黏膜逐漸形成,也有因變態反應引起的。手術時摘除息肉,僅起到改善鼻通氣促進窦腔分泌物的引流,其致病原因依然存在。因此在術後要隨訪,結合鼻窦炎或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是很重要的,即病因治療。(3)手術殘留。有的在術後不久即見一個個完整的息肉,有些學者認為這不能當做“復發”,因為手術摘除息肉的根部應該結痂上皮化呈疤痕,而所見的完整息肉不是復發而是因摘除了外部息肉,生長在窦腔(尤其是篩窦內)息肉跌落下來,宛如打擂台一樣,前者跌落後者跟上。故鼻息肉摘除術不是一種徹底的根治性手術。
二、為何摘除下來的“息肉”,經切片檢查報告不是息肉?
鼻息肉為一團狀高度水腫的疏松結締組織。在鼻腔水腫樣組織並非少見,但貌似息肉。如中鼻甲息肉樣改變、內翻性乳頭狀瘤、無色素性黑色素瘤、成人的腦膜瘤或腦膨出甚至癌腫。中鼻甲息肉樣改變指中鼻甲黏膜息肉樣改變,其內中除有堅硬的中鼻甲骨外,其余這些腫物都有一個特性:沒有如新鮮荔枝肉樣的表面光滑的球狀物,無蒂柄,較脆,易出血。筆者曾遇過一位病人,他在外地已行息肉摘除並送病理檢查為息肉,但來滬再次手術病理報告為內翻性乳頭狀瘤。此腫瘤雖屬良性,但有惡變可能。因此在手術時對反復“復發”的表面不夠光滑、脆而易出血的息肉狀物必須做病理檢查。應把鼻息肉術後送病理切片列為常規,就可避免漏診或誤診。
三、用激光手術能根治鼻息肉嗎?
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是沿用多年的傳統手術方法。術後進行鼻腔填塞止血,痛苦不堪。激光是利用高溫將所見到的病變組織氣化、炭化。如果鼻腔單個息肉或者它的蒂柄清晰可見,則利用激光手術可體現出激光治療的特點,如出血少、術後不需做鼻腔填塞。若是滿腔息肉,一般先采用圈套器摘除息肉待後再輔以激光手術。因此鼻息肉激光手術也不是根治性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