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鼻部常見疾病 >> 鼻炎 >> 關於鼻炎 >> 過敏性鼻炎—哮喘症論治四則

過敏性鼻炎—哮喘症論治四則

  筆者在臨床實踐中體會,過敏性鼻炎-哮喘征患者在中醫體質分屬方面屬於特禀質者固多,然多合並氣虛、陰虛或痰濕體質,治療上需結合體質辯證,常用平肝熄風、清熱化痰、調和營衛、溫陽固表四法,取得較好療效,現結合病因病機,對此四法淺述如下:

  1、平肝熄風法

  過敏性鼻炎-哮喘征患者多有遺傳體質,幼時開始發病,始發多以過敏性鼻炎為主,漸久則合並哮喘,每發多可追尋到變應源,常在接觸或吸入或食入變應源後迅速發病,出現噴嚏頻頻、鼻塞流涕、眼癢流淚、鼻癢咽癢,喉中鳴響,喘息氣急,口干便秘,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多弦細。病機屬素體肝腎陰虛,肝風內動,遇外風引動,內外風相合,風煽氣逆,痰隨風動。

  治法以平肝熄風為主,方用蒼龍過敏煎:蒼耳子10克、地龍15克、赤白芍各12克、炙麻黃6克、柴胡15克、烏梅15克、防風12克、五味子12克、甘草10克。噴嚏流涕較重加辛夷10克、白鮮皮15克以通竅利濕;痰鳴喘重加清半夏10克、紫蘇子12克以降逆化痰。方中地龍、赤白芍、烏梅養肝平肝以息內風,為君藥;蒼耳子、麻黃、柴胡、防風宣肺通竅以散外風,為臣藥;五味子、甘草益氣養陰柔肝,為佐使藥,使整方祛邪而不傷正。

  2、清熱化痰法

  過敏性鼻炎-哮喘征患者在急性發作時常見痰熱挾膽熱氣逆壅肺證,表現為鼻塞鼻流黃濁涕,眼癢目赤,咳喘胸滿,息高氣粗,咳痰黃黏,口苦便干,舌紅苔黃,脈弦滑或數。病機為特禀內熱痰壅體質,遇氣候異常,外感風熱;或情志所傷,上火生痰,以致肝膽火盛,挾痰上刑肺金。

  治療主以清熱化痰為法,方用麻杏石甘湯加味:炙麻黃8克、杏仁12克、生石膏30克、清半夏12克、桑白皮15克、瓜蒌20克、黃芩10克、地龍12克、桂枝6克、生甘草10克。方以生石膏、炙麻黃、清半夏清肺化痰平喘為君藥,黃芩、杏仁、瓜蒌、地龍佐君藥清肝肺熱、化痰止咳為臣藥;少佐桂枝平沖降逆,和甘草辛甘化陽以扶正,防苦寒過度傷陽氣,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痰多加蘇子、喘重加白果、葶苈子、鼻塞流涕加蒼耳子、白鮮皮。

  3、調和營衛法

  過敏性鼻炎-哮喘征患者反復發作日久,常見正氣虧虛,營衛不和之證,表現為每遇風寒或風熱,或遇室溫變化,或遇變應源則噴嚏流涕頻作、鼻癢流淚,瑟瑟惡寒、淅淅惡風,喘息嗳氣,胸悶脘滿,舌淡胖苔薄白,脈弱濡。其病機為肺脾虧虛,營衛不和,陽不衛外,陰不濡內。

  治療當補益肺脾,調和營衛,方用柴黃桂枝湯,方用生黃芪20克、柴胡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法半夏10克、大棗1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方以黃芪、桂枝、柴胡、白芍為君藥,重在疏外邪和營衛,赤芍破陰活血、法半夏溫陽化痰為臣藥,生姜、大棗、甘草以平補氣陰,兼助祛邪,為佐使藥。全方攻補兼施,寓祛邪於扶正之中,共湊和營衛、益氣陰之功。

  4、溫陽固表法

  高年久病患者,因長期發病,耗傷正氣,致使元陽虧虛,衛表不固,耐夏不耐冬,一遇寒冷天氣則鼻炎哮喘驟發,發時清涕橫流、鼻塞噴嚏、喘憋胸悶,咳痰清稀,惡寒喜溫,舌淡苔白厚,脈細弱,病機為肺脾腎陽虛,衛表不固,無力抗邪。

  治當溫陽固表,方用建中玉屏湯,方用干姜10克、川椒6克、黨參15克、生黃芪20克、防風15克、白術15克、白芍12克、仙靈脾15克、甘草10克。方以玉屏風散固表實衛,大建中湯溫陽健脾,加仙靈脾、白芍理陰陽,甘草調和諸藥。若腎陽虧虛腰膝酸痛、便溏形寒,可加補骨脂、熟附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鼻炎容易被忽視 鼻炎和感冒要懂得區分

過敏性鼻炎的發病表現和感冒很相似,都伴隨有鼻子發癢、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狀,但只要細細分辨,過敏性鼻炎和感冒

鼻炎的日常生活保健

鼻炎的日常生活保健  1對於急性鼻炎  注意多飲水室內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發熱時要適當休息,注意保暖。出門時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