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單純性鼻炎的症狀以鼻塞和鼻涕增多為最顯著,亦常有嗅覺障礙及頭痛等。鼻塞多為間歇性和交替性,有時為持續性,側臥時其下側較重。常在運動後或在新鮮空氣中鼻塞減輕,而在靜坐閱讀、演算或手工操作時鼻塞加重。鼻塞重者可導致閉塞性鼻音,嗅覺減退及頭痛,有時引起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失眠。分泌物增多,一般呈稠厚半透明粘液狀,間或伴有少許膿液。鼻涕長期刺激鼻前庭和上唇皮膚則引起鼻前庭炎、濕疹或毛囊炎,以小兒為多見。鼻涕向後流入咽喉,可引起鼻咽炎及中耳炎,患者一有抽吸性哈痰及聽力減退現象。

檢查可見雙側下鼻甲腫脹,表面光滑濕潤,呈暗紅色。年老體弱及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者,則只見腫脹而無充血現象。下鼻甲粘膜柔軟而富彈性,用探針觸之呈現凹陷,移開探針後可立即恢復原狀。鼻腔因粘膜腫脹不易看清全貌,只能看到粘稠的分泌物附於下鼻甲與鼻中隔及鼻底之間。鼻粘膜對血管收縮劑反應良好。
慢性單純性鼻炎為雙側性,無潰瘍、肉芽、壞死、惡臭,無陣發性噴嚏及水樣分泌物,可與其他鼻炎相鑒別。預後一般良好,經過適當治療後可以痊愈,鼻粘膜可恢復正常。但若致病因素未除或治療不當,本病亦可演變成肥厚性鼻炎。
慢性單純型鼻炎的治療原則為根除病因,恢復鼻腔通氣功能,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治療措施。
(1)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認真找出全身或局部的病因,及時給予治療,同時還須注意保護環境、改善勞動條件,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2)局部治療:
①鼻腔分泌物粘稠者,可用9%的生理鹽水沖洗鼻腔,以免分泌物久積而發生感染。
②應用血管收縮劑滴鼻:通常可用0.5%~l%的麻黃素生理鹽水,也可用滴鼻淨,但可引起藥物性鼻炎而加重鼻塞,故須斟酌。
③封閉療法:可用0.25%~0.5%普魯卡因作迎香、鼻通穴位封閉,亦可做鼻堤或下鼻甲前端粘膜下注射,每次1~1.5ml,隔日1次,5次為一療程。
(3)中醫藥辨證論治:中醫學稱本病為“鼻窒”,認為其病情屬肺經蘊熱和肺脾氣虛。其證治如下:①肺經蘊熱證;鼻塞時輕時重,或呈交替性堵塞,涕黃粘,量少,鼻氣熾熱,鼻甲腫脹,收縮反應好,鼻道內有黃粘涕;舌紅苔黃脈數。治宜清宣肺熱,活血通竅。方用黃芩湯合蒼耳子散加味;黃芩30g,白術10g、桑白皮15g,桅子15g,連翹12g,淡豆鼓10g,赤芍15g,桔梗10g,薄荷10g,荊芥12g,辛夷15g,白芷15g,地骨皮15g,甘草3g。水煎內服。②肺脾氣虛證:鼻塞時輕時重或交替性發作,流涕白粘,或清稀,遇風冷加重。檢查可見鼻腔粘膜淡白或淡紅腫脹,鼻甲肥大,嗅覺減退,可伴見頭暈、惡風,易感冒;舌淡苔白脈細。治宜補益肺脾,散寒通窮。方用補中益氣湯合蒼耳子散加減:黃芪30g,黨參15g,白術12g,當歸12g,柴胡10g,升麻10g,陳皮12g,茯苓20g,桂枝10g,蒼耳子10g,辛夷10g,白芷20g,薄荷12g,桔梗10g,甘草6g。水煎內服。外用鼻炎靈清鼻劑滴鼻,每次2滴,每日3次。還可見鵝不食草50g,樟腦6g,共研細面,瓶裝密封,用時用藥棉裹之塞鼻,每日換藥1次。
(4)針刺:取迎香、合谷、上星穴;頭痛配風池、太陽、印堂,中等刺激,留針15分,每日或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