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殘疾人士,大家首先會想起四肢殘疾患者,但是居各類殘疾之首的聽力殘障卻常常被人忽略。目前,中國有殘疾人8500萬,其中有聽力障礙患者2057萬,占總數的24.2%。
不要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患上耳聾,其實,這種疾病也正在侵襲著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的年輕人。
案例
壓力過大當心突發性耳聾
張梁軍是某金融公司顧問,半個月前接了一項任務,每天起早貪黑,可是客戶卻始終對他的方案不滿意,領導也催的很緊。一周前,他又熬夜做方案到凌晨,結果第二天起床後,突然覺得耳鳴和眩暈,右耳幾乎聽不到聲音了。
鞍山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朱旭介紹,張梁軍患了突發性耳聾。他說:“突發性耳聾是指幾小時內突然發生原因不明的一種感覺神經性耳聾,又稱暴聾。有時伴有耳鳴和眩暈,除聽神經外,無其他腦神經症狀和體征,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急症。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大多數都是生活、學習、工作壓力加大,以至於長期睡眠不足、情緒激動、飲食不當導致突發性耳聾的發生。 ”
誤區
別把突發性耳聾當成感冒
耳聾分為藥物性耳聾、傳染性耳聾、老年性耳聾、突發性耳聾和噪聲性耳聾。突發性耳聾的主要症狀是突然出現的聽力下降,有時伴耳鳴、眩暈、惡心、嘔吐等,會反復發作,但很多人都誤以為這是感冒或偏頭痛,症狀不嚴重的休息幾天,症狀會有所緩解。
但突發性耳聾不及時治療,可使人聽力嚴重受損,影響生活質量,應當引起重視。
提醒
白領要警惕“中低頻耳聾”
低頻聽力受損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突發性耳聾,現在稱為急性低頻感音神經性耳聾。年輕女性常受到該病的“青睐”。低頻音是指頻率在250-1000赫茲,日常生活中用於交流的各種聲音一般是中低頻音。在白領中發病率上升很快,尤其是工作忙碌、壓力大、經常熬夜的人群。而且這種耳聾極易被誤當成普通耳鳴而忽略,尤其是伴隨感冒時。
朱旭介紹,低頻耳聾容易反復發作。發作起來會感到耳悶、耳脹、有堵塞感,耳朵就像漲滿了空氣一樣,有的還會有類似發動機或者風吹過的聲音,但一般不會伴隨頭痛。另一特征是“重女輕男”,發病時,較為低沉的男士聲音聽不太清,而女士聲音較尖細,屬於高頻率的聲音,就能聽得更清楚些。
急性低頻感音神經性耳聾長期得不到治療,易引起眩暈、惡心等,甚至造成焦慮、失眠。低頻耳聾發病一周內,是最佳治療時機,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很大。
過年本是團圓的日子,但27歲的陝北小伙闫小義卻因出現脖子僵硬,身體不時抽搐等症狀
專家教你如何愛耳護耳健康聽力耳病和聽力障礙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不便,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社會交往和個人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