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性耳聾早期僅有高音調耳鳴,間斷性變為持續性。初期耳聾是可逆的,隔離噪音後多能恢復。早期損害聽力在3kHz~4kHz非語言區,故自己覺察不出,逐漸累及兩端6kHz~8kHz和2kHz~1kHz,可成為明顯的不可逆性聽力損傷。持續在噪音環境中工作,聽力可持續下降,前10年損傷較快,以後則發展緩慢,並向低頻處擴散,晚期可呈低平曲線或島狀聽力,但很少全聾。
噪音早期損害4kHz的原因可能是:
(1)耳蝸基底近前庭窗處,易遭受噪音侵襲,其血運亦較他處差;
(2)鼓膜張肌和镫骨肌的保護作用,可以減輕較強低頻音的損傷;
(3)不同頻率聲音使內淋巴流向不同方向,即低頻音椎基底膜向蝸孔,而高頻音則推向蝸窗,兩者交界恰位於4kHz基底膜處,接受張力最大,故首先遭受損傷;
(4)外耳道共振頻率在3kHz~4kHz,此聲最強,破壞力亦最大,噪音達80dB以上即可損傷耳蝸功能。
初次接觸噪音有以下不適感受者,表示易遭受噪音損傷:①暴露噪音數小時即感頭暈、頭痛、耳痛、耳鳴和耳聾者;②出現周身不適,如疲倦、心情抑郁、失眠、心血管刺激反應(如心律不規則)、血壓高、ST段低平,以及血糖、膽固醇增高,腸胃蠕動加快,消化道潰瘍等。
小編推薦:《老年人要注意防耳聾》--老年性耳聾是指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高頻聽力隨之逐漸下降,以至全頻聽力下降的耳聾,嚴重者可造成交往障礙。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老年人聽力障礙者約占老年人口的50%左右......詳情請點擊查看
其他耳鼻喉科熱點文章鏈接: 耳聾就潛伏在你我左右
專家:秋冬換季易引發突聾
鼻咽炎“自醫”不靠譜
除了當寶寶患上耳疾時,媽媽要特別照顧以外,日常的護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介紹在
使用手機10年 耳朵腫瘤發生幾率增4倍瑞典科學家的研究指出,使用手機10年或以上人士,耳朵出現腫瘤的機會將增加四倍。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