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耳朵護理知識大全:耳屎處理、游泳性耳炎和中耳炎
兒童耳屎的處理
棉花棒在很多家庭的浴室裡常見,用來滿足各種梳洗需求,最常用來去除耳屎。可是,這樣做卻有潛在風險。
總體來說耳朵產生耳屎的量是供需平衡的。極少情況下,有些孩子的耳朵確實會產生過量的耳屎,如果影響到聽力或有疼痛或不舒服,則需要去醫院去除過多的耳屎。但只有專業醫生才可以確定和排除導致症狀的原因,決定是不是需要進行去耳屎操作。
耳朵為什麼要產生耳屎:
耳屎產生於外耳道,也就是中耳和耳朵外肉肉中間的區域。耳屎的醫學術語叫做耵聍。
耳屎有很多重要功能。它通過給耳道提供防水層以保護鼓膜和耳道,幫助它們保持干燥和避免細菌感染。它還能收集污垢、灰塵和其它微粒,避免它們傷害和刺激鼓膜。
耳屎產生後會通過外耳道慢慢向耳朵外部移動,然後在洗澡的時候滑出耳朵。大部分人的外耳道,會一直產生耳屎,所以耳道裡總是會有足夠的耳屎。
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的耳屎不需要做任何處理,常規洗澡就能讓其保持在健康水平的清潔程度。
家庭護理
如果孩子抱怨耳朵不舒服而且你看到耳朵裡的耳屎了,那麼用浴巾擦去耳朵外的耳屎是沒問題的。
但特別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用棉花棒、手指或者其它東西戳進耳朵,那樣會有傷害脆弱耳道和鼓膜,或者把耳屎推得更深入導致感染的風險。
如果孩子耳朵痛、不舒服、聽力有問題或耳朵有堵塞的不適感,則需要去看醫生(對於嬰幼兒,拉扯自己的耳朵可能是耳朵疾病的表現)。
許多非處方櫃台會售賣除耳屎的藥物,但不要不和醫生商量就自行使用。
耳屎的去除
如果耳屎導致疼痛、不適或影響了聽力,或者為了診斷耳朵疾病看清楚鼓膜,醫生會進行耳屎去除操作。
耳屎去除通常在醫生辦公室就可以完成。可能會有點不適但不疼,只是有些孩子對有人動他們的耳朵感到不舒服。
極少情況下如果孩子不能保持靜止,無法配合醫生,則需要去手術室完成,並會給孩子全身麻醉。
醫生使用各種不同工具進行耳屎清除操作,包括前端有個弧形的小設備(耳挖)、抓鉗、抽吸器,配合耳鏡(頭戴的有燈的工具,用於觀察耳道深處的常規檢查)。清除工作僅需幾分鐘,並且通常不需要其他治療。
如果有感染跡象,醫生會開含抗生素的滴耳藥。不過大部分清除操作後不需要其他家庭護理了。
游泳性耳炎(外耳道炎)
對耳朵發炎,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中耳炎。但平時孩子游泳耳朵感染,其實最常見的並不是中耳炎,而是外耳道炎,所以咱把這個俗稱游泳性耳炎的外耳道炎,放在中耳炎之前介紹。
外耳道炎,俗稱游泳性耳炎,是一種耳道感染疾病。
耳道是把聲音從身體外面傳進鼓膜的通道。外耳道炎的成因可能是多種類型的細菌或真菌。
外耳道炎在經常長時間呆水中的孩子身上較常見,原因是耳朵中過於潮濕會刺激和損壞耳道皮膚,使細菌或真菌易於滋生。因為夏天多游泳活動,所以外耳道炎在夏季更多發。
不過並不是只有游泳才會得游泳性耳炎,能導致耳道皮膚損傷的事件都會導致感染。干燥皮膚或濕疹、抓撓耳道、用棉簽等過於用力地清潔耳道、或把類似發夾回形針等異物插入耳朵,都會提高的外耳道炎的風險。
如果你有中耳感染,中耳內聚集的膿液會通過鼓膜的小洞流到外耳道,也會導致外耳道炎。
症狀
外耳道炎的基本症狀是耳朵疼痛,這時拉或者按壓外耳廓,會覺得疼痛加劇,有些人在咀嚼的時候都會痛。有時在疼痛出現前,會先覺得癢。
外耳可能會變紅或變腫,耳朵周圍的淋巴結會變大或疼痛。耳道可能會流出分泌物,開始比較清澈,接著會變渾濁、變黃和膿狀。耳道的腫脹會讓孩子抱怨耳朵的不適。如果有膿和殘留物,或耳道腫脹堵塞了聲音進入耳朵的通道,則聽力會暫時受到影響。
外耳道炎不會傳染,大部分情況下不會發燒。
預防
用非處方櫃台賣的乙酸或酒精稀釋溶液在游泳後滴入耳朵,可以有效預防外耳道炎,特別是容易發生感染的孩子。這些滴液在藥房容易買到,注意只能用於沒有耳引流管或耳膜穿孔的孩子。
從水中出來後,孩子們應該用浴巾輕輕沾干耳朵,並且用向一側耳朵側頭的方式讓水從耳朵中流出。
為了避免耳朵損傷,孩子們不要自己清理耳朵。記得,千萬不要把異物放入孩子的耳朵,即使是棉簽等清潔物。
家庭護理
外耳道炎應該由醫生來治療。如果一直不治療,耳朵疼痛會越來越厲害,感染也會擴散。
在看醫生之前為了減輕孩子的疼痛,家長可以在耳朵上敷上溫毛巾或者熱墊子。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也可以用來緩解不適。
在家,遵醫囑和按處方給耳朵滴藥和口服抗生素,治療期間防止水進入孩子耳朵是非常重要的。洗澡的時候可以帶上浴帽,醫生也可能會建議使用耳塞。
什麼時候應該就醫
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請立即就醫:
耳朵疼痛(不管是否發燒)、一側或者兩側耳朵聽力下降、耳朵流出異常分泌物。
中耳炎
許多孩子在6個月-2歲間容易得中耳感染(中耳炎otitismedia,或者OM)。
一些孩子特別容易得中耳炎,是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因素導致(例如上集體托兒所、暴露在二手煙環境、躺床上喝奶)。
關於中耳
中耳是鼓膜後面有空氣的一個空洞。
當聲音進入耳朵,使鼓膜震動,然後使中耳內一些小骨頭跟著震動。這樣就把聲音信號傳入內耳,內耳神經把信號反饋給大腦。
耳咽管是從中耳到鼻子後部的一個小通道,用於平衡中耳和外界的壓力(當突然做打哈欠或吞咽動作時,耳咽管會調節中耳內的壓力)。
感染
細菌或病毒會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導致感染(常常發生在孩子感冒或者其它呼吸感染的情況下)。當中耳感染後,可能會充滿液體或者膿液,特別在感染是由細菌引起的情況下。
中耳炎會形成對鼓膜的壓力,導致疼痛。而因為鼓膜無法震動,所以孩子的聽力暫時會有所下降。
通過治療,細菌感染會很快解決。大部分的孩子耳朵中的液體會消失,聽力恢復。一些研究表明長時間的聽力影響,會導致孩子的語言和學習能力發展遲緩。
症狀和診斷
因為耳朵痛,常拉和蹭耳朵
發燒
易怒和興奮
耳朵裡流液
改變胃口或睡眠模式
聽力困難
聲帶息肉如何飲食 1、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注意從飲食中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多吃對嗓
寶寶耳朵有哪些保健方法怎麼護理寶寶的小耳朵呢? 首先,應該盡量避免挖耳,年輕的母親有時為了孩子耳朵內的清潔,經常檢查孩子的耳朵裡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