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伏天,從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是我國夏季最熱的階段。“熱在三伏”,而從中伏到末伏氣溫最高。中醫理論認為,此時機體汗腺分泌旺盛,代謝增強,此時過敏性鼻炎、咽喉炎、哮喘、支氣管炎等用天灸方法“治未病”,貼藥容易吸收,也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的原則。
近三年,武警醫院耳鼻咽喉中心主任中醫師龍目恆教授親自為每位患者看診後,根據個人的情況,進行天灸貼藥。其中跟蹤觀察進行穴位貼敷治療過敏性鼻炎47例。跟蹤結果表明,選2008年伏天三個交伏的日子(即7月19日初伏、7月29日中伏、8月8日末伏、8月18日末伏加強)。
貼敷穴位:過敏性鼻炎患者初伏貼於百勞(雙)、肺俞(雙)、膏肓俞(雙),用膠布固定,貼成人貼敷3—4小時,兒童貼敷40分—1時30分,取下藥餅。
中伏貼於大椎、風門(雙)、脾俞(雙),腎俞(雙),貼敷時間同前取下。
末伏貼大杼(雙)、肺俞(雙)、腎俞(雙),貼敷時間同前取下。
末伏加強貼敷,肺俞(雙)、脾俞(雙)、腎俞(雙),貼敷時間同前取下。
治療結果,經貼敷後,痊愈(貼敷後自覺症狀消失,遇誘發因素不復發)16例,顯效(貼敷後自覺症狀明顯減輕)13例,有效(貼敷後自覺症狀減輕)11例,無效(貼敷後症狀無改善)7例,總有效率81%。
對於天灸治療過敏性鼻炎有明顯改善的效果,龍目恆教授表示,過敏性鼻炎屬營衛不和,肺氣虛寒,症見是春夏季節,春暖花開、花絮(粉)、不潔空氣、有害氣體(苯、酚之類)以及床上用品為棉絮、螨蟲殘體及蝦、蟹等海鮮都是過敏源,分泌物可呈清涕或膿性、間歇性、發作性鼻塞,暫時性或持久性嗅覺減退和消失。可伴有頭昏、頭痛、慢性咳嗽、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等。其治則補肺健脾、散寒通竅、固表溫腎之法。
在夏天最炎熱的三伏天貼藥,可以補益人體元氣,加強機體的免疫力,到冬天可以減輕一些呼吸系統疾病發生,減輕症狀,貼敷一療程通常為三至五年,持續敷貼效果更明顯。
天灸對過敏性鼻炎、咽喉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虛人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等疾病有很好療效,此外對經常出汗,稍微活動就喘氣容易疲勞的亞健康人群,天灸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過敏性鼻炎完全可以治好,也有可能在特定的條件下再發,關鍵是目前在不法醫藥廣告的誤
過敏性鼻炎的食療淺談過敏性鼻炎苦惱著很多朋友,而食療一直是一個長期性調理疾病很好的方法,那麼多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