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治療 >> 耳部疾病治療 >> 耳屎是外耳道哨兵 學會正確掏耳朵

耳屎是外耳道哨兵 學會正確掏耳朵

如何掏耳屎 怎樣掏耳屎 耳屎能不能掏

   “耳屎”也有人稱為“耳蟬”,醫學名稱叫“外耳道耵聍”。外耳道皮膚中有許多汗腺及皮脂腺,它們不斷地分泌液體至外耳道中,這些液體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將灰塵及皮膚的脫悄粘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積聚即形成“耳屎”。

  一、耳屎護耳功效

  在人的外耳道外側軟骨表面的皮膚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種淡黃色黏稠的物質,稱為耵聍,俗稱“耳屎”或“耳蟬”,它像“哨兵”一樣守衛著外耳道的大門。這種物質有的遇空氣干燥後呈薄片狀,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時“藏”在外耳道內,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粘附外來物質(如灰塵、小飛蟲等)的作用。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耳朵裡的少量耳屎,在人們說話、吃東西或跑跳、運動\打呵欠時,隨著下颌運動,借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被排出。

  二、經常掏耳朵的危害

  經常用火柴棒、牙簽、細鐵絲或小手指等在耳朵裡掏來掏去,容易損傷鼓膜,是一種不良的習慣。

  經常掏耳朵對健康是有害的,具體表現在:

  1、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掏耳朵時如果耳屎堅硬或比較多,容易把皮膚劃傷,細菌便會趁機進入傷口引發感染。或因來回搔刮,把細菌擠入毛囊、皮脂腺管,引發炎症、流水,嚴重者發生外耳道疖腫。

  2、由於經常刺激外耳道皮膚,使皮膚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積嚴重。也就是說,耳屎越掏越多。

  3、經常掏耳朵刺激鼓膜發生慢性炎症,鼓膜發紅、變厚,外耳道也會流出少量膿液。

  4、如果掏耳朵不小心,還有刺傷鼓膜的危險。在給小兒掏耳朵時,如果小兒突然掙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現咳嗽反射,這種意外就更難免。

  因此,嚴格來講,不要自己掏耳朵。但由於“耳屎”生成速度比較快,特別是那些腺體分泌旺盛、俗稱“油耳”生成速度更快,專門到醫院掏耳太麻煩,也不太現實。因此,可以自己掏耳,但應做到以下幾點。

  三、正確掏耳朵注意事項

  1、最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耳朵朝下,則耵聍可自行出來;盡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

  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則可能形成耵聍栓塞,這時,自己就很難掏出來了,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後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預防感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中耳炎有哪些自查方法

  原來,這是孩子得了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耳底子”。   這種孩子易得的疾病是

濫用麻黃素 鼻炎更嚴重

  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難快速徹底根治,只能通過口服及外用藥使症狀控制,這是目前耳鼻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