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受傷後突然耳聾,症狀和體征差異很大,很多初發症狀不明顯,有時僅有耳聾和輕度眩暈。1/3病人有位置性眩暈,伴有惡心、嘔吐,但數日後即減輕,可遺留運動失調,輕者站立不穩,走路蹒跚,重者行走困難,但單個肢體運動協調正常。有的表現為突然嚴重耳鳴和耳聾,並伴有嚴重惡心、嘔吐等,易和其他病因引起的暴聾相混淆。有的僅有眩暈,病後1~2年才出現耳聾。
診斷和鑒別
耳科檢查鼓膜一般正常,偶有充血混濁和液平面,患耳朝下側臥有旋轉性眼震,有潛伏期,伴有眩暈感,呈疲勞性周圍前庭型。據Singleton報告,外淋巴瘘時位置性眼震潛伏期短,不易疲勞,26%~60%瘘管試驗呈陽性反應。凡有明顯頭面或耳部氣壓創傷或外傷史,或在飛行、潛水和用力後突然出現眩暈耳聾,並有瘘管試驗陽性者,應想及此病,應住院觀察,進行顱內攝片、神經系統檢查、聽力及功能檢查。Simmons(1979年)曾提出由400~1300Hz,每100Hz為一擋,進行聽阈檢查,如有凹口存在,即示有蝸內膜破裂可能。臨床上應當與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暈和其他暴聾相鑒別。聲阻抗診斷價值不大,且有進一步損傷迷路危險,不宜采用治療
(一)手術治療
按镫骨手術方式取耳內切口,將後方皮鼓膜瓣翻向前方,在顯微鏡下先查看圓窗有無清液外溢,有時應用電鑽或小鑿將圓窗龛後緣去除,以便於觀察窗膜,可能見到破口而無液體波動,或見到外溢液體而不見窗膜。可對頸內靜脈加壓以使顱內壓增高,有利於查看。然後依同樣操作檢查镫骨和卵圓窗。
(二)保守治療
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信息,抬高床頭以利於降低顱內壓和促進窗膜愈合,忌用力大便與咳嗽。可用血管擴張劑和煙酸、東莨菪鹼,或用5%~7%的碳酸氫鈉和利多卡因靜脈滴注,亦可用激素和能量合劑靜脈滴注,觀察7~10天後仍感頭暈或聽力繼續惡化者,應行鼓室手術探查。
如發現圓窗膜有破口,即用小剝離子將窗周粘膜刮除,取颞筋膜或耳周骨膜少許塞入窗內。據Ribari試驗修補材料,以筋膜、骨膜、軟骨膜最好,脂肪有靜脈壁不宜采用。如為卵圓窗破裂,應先摘除镫骨,用筋膜或颞肌少許塞入窗口內,再將镫骨復位。一般修補後前庭症狀應有明顯改善,但聽力多提高不著。Strohm統計,眩暈改善者占97%,耳鳴好轉者92%,聽力完全恢復者僅21%,而且治療效果與手術時間無明顯關系。一般認為手術時間愈早效果愈好。
頭暈的原因不一,一般上有下列幾種:中耳及內耳疾病——不同的耳部問題都能引起暈眩,
有哪些方法可以消除耳鳴很多上了歲數的人會出現耳鳴耳聾的病症,很多人認為到了老年耳鳴就沒必要醫治了,殊不知不及時治療耳鳴就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