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耳鳴 >> 關於耳鳴 >> 長時間戴耳機 耳鳴耳背早30年

長時間戴耳機 耳鳴耳背早30年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主題為“安全用耳,保護聽力”。專家表示,長期戴耳機容易導致提前耳背,國外有科學研究表明,長時間戴耳機聽歌,可導致耳聾提前30年到來。

  近年來,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歌廳、酒吧等娛樂場所增多,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因不當用耳發生噪聲性聽力損傷的風險日益加大。國內外有關研究表明,有12%-15%的青少年的聽力健康受到娛樂性噪聲的影響。

  噪聲性耳聾漸高發

  據統計,我國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每年新增聽力殘疾人超過30萬,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最多的國家。

  而近距離高分貝的噪聲會造成人內耳的毛細胞損壞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會引起噪聲性耳聾,而這樣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這在現在耳聾病例中漸漸增多。

  專家解釋,實際上,噪聲性耳聾,以前多出現在工作於噪聲環境的職業人群中,如工廠的工人;可近些年,被它纏上的人們越來越多,尤其出現在一些喜歡用耳機聽MP3或者音樂手機的年輕人身上,甚至經常打長時間電話的人也不能幸免。內耳有2萬個纖弱的感覺神經細胞,它們使我們能感受到聲音的美妙,然而它們又非常脆弱,經不起噪聲的長時間“折騰”,一旦受損,聽力便會受到影響。

  當人耳接受到短暫的強噪音暴露後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等現象,如槍聲、鞭炮聲,可能接觸一次便會引起嚴重聽力損害;但其實長期持續的噪音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聽力,其危害不亞於強噪音。

長時間戴耳機 耳鳴耳背早30年

  戴耳機聽音樂

  可致突發耳聾

  上下班路上,戴耳機聽音樂、看視頻已經成為公交地鐵上的一大景致。專家表示,長期戴耳機容易導致提前耳背,國外有科學研究表明,長時間戴耳機聽歌,可導致耳聾提前30年到來。

  專家表示,地鐵、公車上環境較為嘈雜,為了聽清楚耳機裡的聲音,人們會不自覺地把音量調大,殊不知這樣正是造成聽力慢慢下降的一個原因。

  其中,中學生上下學戴著耳機邊聽音樂邊騎車的現象隨處可見,卻忽視了存在於身邊的安全隱患。

  首先,戴著耳機邊聽音樂邊騎車,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降低聽覺范圍,身邊的一些緊急狀況很容易被耳機的音樂聲掩蓋,影響其對周圍情況的判斷,從而發生事故,所以學生騎車出行不要戴耳機聽音樂、廣播,應集中精力騎車。

  由於路況復雜混亂、噪聲污染大,在路上戴耳機聽音樂需要開更大音量才能聽見,耳膜與耳機的振動片距離很近,聲壓直接傳遞到耳膜,對耳膜聽覺神經刺激比較大,長時間容易引起耳朵發炎、頭暈、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引發突發性聽力減退、耳聾。

  所以,如果不想提前進入“耳背”的階段,各位喜歡用耳機的年輕朋友要多加注意,不要讓不當的耳機使用成為聽力下降的罪魁禍首。

  “60原則”保耳機不傷耳朵

  對於如何戴耳機以及選耳機才不會使得耳朵受損呢?專家表示,戴耳機首先要掌握“60原則”:經常戴耳機,尤其是內置耳機的人,應掌握60-60-60原則,這也是國際上比較公認的保護聽力的方法,即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分貝。

  第二,選擇耳機的時候盡量選擇頭戴式耳機,因為耳機通常被分為頭戴式、耳掛式與入耳式三種類型,其中對耳朵損傷最小的是頭戴式。相對而言,長期在噪聲環境下使用入耳式耳機對聽力或將產生損傷。

  同時,盡量不要在嘈雜環境下用耳機聽音樂,在地鐵、公交車裡,為聽清楚內容就會不由自主地調高音量。尤其是地鐵裡,本身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再戴上耳機緊緊地壓在耳朵上,其對聽毛細胞的損傷情況可想而知。聽音樂時,不要過分追求音質效果,把低頻音放得很大;在室內聽音樂時應減少佩戴耳機。

  另外,經常聽音樂的人應留意自己的聽力情況,當出現耳鳴、耳發悶、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時,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一旦發現聽力下降,應立即就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噪音性耳聾能恢復嗎?隔離噪音後會有所緩解

   噪音性耳聾能恢復嗎?耳聾由於症狀的表現不同,其在臨床上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分類的,患了噪音性耳聾之後

防治耳鳴最好做到中西結合

   耳鳴是老年人常見病,也是比較難治的病,發病機理至今不明。無論中醫西醫,對耳鳴都無特效藥,防治耳鳴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