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鼓膜修補術

  適應證

  凡單純鼓膜穿孔,聽骨鏈完整的傳導性聾,並具備以下條件。

  1、干耳除鼓室無膿液外,還應在顯微鏡下觀察鼓膜和鼓室粘膜有無炎症,鼓室粘膜是否有鱗狀上皮侵入。

  2、咽鼓管通暢常用的咽鼓管功能檢查方法有:

  (1)藥物滴入法:以無刺激性的消毒溶液滴滿鼓室(如生理鹽水或1%普魯卡因溶液),令患者作吞咽動作,溶液消失越快示咽鼓管功能越佳。

  (2)咽鼓管導管吹張法。

  (3)氣壓測驗:用一橡皮管分別連接血壓計和一橄榄形塞子,將橄榄塞子塞在一側前鼻孔,另一側前鼻孔以手指按緊,請病人作“鼓氣”動作,當病人聽到耳內有響聲時,血壓計所示的度數則為咽鼓管開放所需的壓力,正常度數和為2.66-5.32kPa.

  鼓膜修補術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病例的選擇。手術應在顯微鏡下進行,特別應排除有隱匿膽脂瘤的可能。

  手術器械

  除一般外科手術器械外,需備耳顯微鏡、耳顯微手術器械一套,有機玻璃一塊,細吸引管二根。

  術前准備

  乳突攝片,電測聽檢查,聲導抗濁聽,其余同單純乳突鑿開術。

  麻醉

  一般采用局麻,如為小兒和不合作者用全麻為好。

  手術方法

  (一)燒灼法適宜於很小的鼓膜穿孔。

  1、將浸有2%丁卡因溶液的棉片貼於殘存的鼓膜表面15-20min.

  2、以一小棉簽蘸以0.1%硫柳汞酊或70%乙醇,消毒外耳道和殘存的鼓膜,切勿使消毒液溢入鼓室內。

  3、用細探針作成小棉簽,蘸以50%三氯醋酸液,細心地塗抹在穿孔邊緣,使穿孔邊緣出現0.5-1.0mm的白色燒灼圈,目的是去除穿孔邊緣處的上皮和疤痕,促使鼓膜再生。燒灼後壓以含有5%尿素液的薄棉片,以促進穿孔處鼓膜生長。術後滴入5%尿素液,每日3次,1周後取出棉片,如穿孔未能閉合,可再次燒灼,直至閉合為止。燒灼法常需反復數次,應耐心堅持。

  (二)刮貼法適用於較小的鼓膜穿孔。

  1、將2%丁卡因濕棉片貼於殘存鼓膜表面15-20min.

  2、以浸有0.1%硫柳汞酊或70%乙醇的棉簽消毒外耳道和鼓膜表面。

  3、以細長針刮除穿孔邊緣的上皮和穿孔邊緣1-2mm處的上皮,深可達鼓膜的纖維層,但不能貫通,術畢可貼以浸有5%尿素液的薄棉片,此後每日3次滴入5%尿素液,促使鼓膜生長。1周後取出棉片,如穿孔未能閉合,可重復上述操作,直至鼓膜愈合為止。

  (三)鼓膜修補術可供移植的組織有皮膚、靜脈、筋膜、骨膜、軟骨膜等,從取材方便、存活效果等方面比較,則以颞肌筋膜為佳,其次推耳屏軟骨膜。

  現將取颞肌筋膜的步驟敘述如下:

  以1%普魯卡因液或利多卡因液(內加適量的1:1000腎上腺素溶液)作耳廓上方發際處局部浸潤,在發際上方作長約3cm的橫切口,皮下稍予分離,用乳突拉鉤固定後,再以蚊式血管鉗繼續分離表淺的筋膜組織,直至緊貼颞肌的筋膜暴露,該層筋膜表面光滑、厚薄均勻,按鼓膜穿孔的大小,取下所需的筋膜,寧大勿小。取下的筋膜一定要去盡筋膜上附帶的肌纖維,然後將筋膜夾在二只干紗袋之間,用力擠去水分,置於玻璃板上備用。移植時較干的筋膜便於鋪放,但擱置時間過久可能影響筋膜的存活。

  1、切口有耳內和耳後二種。如經耳道口能清楚見到鼓膜穿孔的前下緣,鼓室粘膜正常者,可采用耳內切口;反之,鼓膜穿孔的前下邊緣被隆起的外耳道前壁遮擋,或中耳粘膜慢性炎症明顯,需行鼓穿和乳突探查乾,則用耳後切口為好。

  (1)耳內切口:側頭平臥,耳後溝中點進針,向外耳道上、後、下方各注射1-1.5ml麻藥,再於耳屏和耳輪腳間注入少量麻藥,注入量以組織微隆,但不影響耳道內的視野為好。

  用小圓刀自骨性外耳道口12點,經耳屏和耳輪腳間向外上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深達骨面,止血後,用兩把雙齒拉鉤呈十字交叉牽開切口,暴露耳道,以細針作骨性耳道皮下浸潤麻醉,殘余鼓膜表面和鼓室內貼以浸有1%丁卡因溶液的棉片。作第二切口,自鼓膜下方至12點處和第一切口相接。用小剝離子插入切口將皮瓣剝起,直達鼓環,再由鼓膜後上方沿鼓溝向下,將鼓環和殘余鼓膜掀起,暴露鼓室,確切止血。

  (2)耳後切口:側頭平臥,切口離耳廓皺折線1.5-2.0cm處作弧形切口,以拉鉤牽拉,以外科手術刀迅速將皮膚和皮下組織向前剝離,用手指摸認骨性外耳道口後,在颞線和乳突尖上0.5cm處作深達骨膜的切口,形成梯形的肌骨膜瓣,將肌骨膜推至耳道口後壁,以小尖刀切開外耳道皮膚,用兩把乳突自持位铯牽開軟組織,可窺清鼓膜穿孔的鼓室情況。

  2、移植筋膜

  (1)內植:鼓膜穿孔的面積小於鼓膜面積1/2者,可直接在麻醉後,用直角彎鉤刮除鼓膜殘邊或纖維鼓環的內層上皮,然後,用微型彎鉤小心剝除裸露的錘骨柄上的鱗狀上皮,鼓室內填以適量的明膠海綿作支撐用,將移植的筋膜平整的貼在殘余鼓膜的內側面,滴入少量纖維蛋白粘合劑,可防止筋膜脫落,外耳道內填入明膠海綿小球即可。

  如鼓膜穿孔較大,在完成切口後,將鼓耳道皮瓣在相當於外耳道後壁中點處剪開,分成上、下二部,稱門形皮瓣,將皮瓣剝離後向前翻起,如外耳道狹窄,可用金剛石鑽頭磨去部分外耳道後壁骨質,用直角彎針刮除鼓膜殘邊和纖維鼓環的內層上皮,再用微型彎鉤小心剝除包繞在裸露的錘骨柄上的鱗狀上皮,必要時先將砧镫關節分離,使之脫位,避免在剝離上皮時損傷內耳,造成不可逆的感音神經性聾。剝離完畢可將砧镫關節復位。植入的筋膜中間應剪開1/2-1/3,以便植入時將錘柄的末端從剪縫中露出,筋膜的前部置於鼓膜殘邊和纖維鼓環的前方內側,後部貼於外耳道後壁的骨面上,將鼓耳道皮瓣復位,滴入纖維蛋白粘合劑,防止筋膜脫落或移位,外耳道內壓以明膠海綿小球,外耳道口填入一小段凡士林紗條,可起固定作用,縫合切口,包扎。

  (2)外植:在離鼓環2mm處切開外耳道上、後、下皮膚,向外剝離,蒂部與耳道前壁皮膚相連,向外和原耳內切口相連,成一帶蒂游離皮瓣。皮瓣的寬度應超過外耳道前壁的骨性隆起,磨低外耳道下壁,並在原鼓環位置外的骨面上,用細鑽磨成寬1mm,長約1/2圈的“人工鼓溝”,用直角彎針、微型彎針、細吸管去盡殘余鼓膜表面的鱗狀上皮,去除裸露的錘柄上的鱗狀上皮,將移植的筋膜前、下緣放置在“人工鼓環”的表面,回復皮瓣,滴入適量的纖維蛋白粘合劑,壓以明膠海綿小球,縫合切口,包扎。

  注意事項

  筋膜過上,筋膜太薄,供血創面不足,筋膜因壓迫不當移位,和鼓室內壁粘連,術後感染等都是造成手術失敗的原因。要保持上鼓室外壁的完整性,避免繼發內陷上皮袋甚至膽脂瘤形成。

  術後處理

  耳部縫線1周拆除。2周後去除耳部包扎和外耳道口紗條。每日用較干的乙醇棉球填塞耳道口,3-4周後逐漸清理殘余海綿,如手術成功,3-4周後新生鼓膜基本形成。術後應適當選用抗生素1-2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預防耳外傷的方法有什麼?

有了耳朵的參與我們才可以和外界順利的交流,因為耳朵是人體接收聽力的器官,如果出現損傷是很麻煩的。一

耳外傷的有效預防辦法有哪些

耳外傷是非常多發的,較多的朋友會遇到此病,嚴重的傷害到了耳部的健康,並且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大家可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