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關於中耳炎 >> 寶寶中耳炎怎麼回事?該怎樣護理?

寶寶中耳炎怎麼回事?該怎樣護理?

  寶寶中耳炎怎麼回事?該怎樣護理?

  寶貝最近夜裡老是哭,小手不停地撓耳朵,小腦袋晃個不停。媽媽給她一量體溫,發燒呢!仔細一看,耳朵裡還有膿性分泌物流出來。原來苗苗患的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了。寶寶中耳炎怎麼回事?該怎樣護理?

寶寶中耳炎怎麼回事?該怎樣護理?

  寶寶中耳為什麼會發炎?

  在中耳腔內,有一條細管子通往鼻咽部,醫學上稱為咽鼓管。

  由於寶寶的咽鼓管比較短、寬且直,呈水平位,加上小兒機體抵抗力較弱,容易患急性鼻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而某些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流感等常常會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或由於嬰兒吐奶、嗆咳及擰鼻涕用力太猛時,細菌便很容易從咽鼓管進入到中耳而成為引起化膿性中耳炎最常見的原因。

  中耳炎是寶寶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寶寶通常會感覺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就會加劇。較大的寶寶會說耳痛,但不會說話的寶寶由於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常表現為煩躁、哭鬧、夜眠不安、搖頭或用手揉耳等。由於吸吮和吞咽時耳痛會加劇,所以患中耳炎的寶寶往往不肯吃奶。

  如何發現寶寶中耳發炎了?

  中耳炎不像感冒發燒,一下子就能看出來。有的寶寶還小,不會明確表示“耳朵疼”,家長便不容易察覺。如果寶貝有了以下這些表現,那麼就可能患上中耳炎了。

  發燒:寶寶連續3天發燒37.5℃以上,吃了藥燒卻持續不退時,就要考慮寶寶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盡早去耳鼻喉科檢查。

  撓耳朵:如果寶寶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搖頭:當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哭鬧:孩子突然變得煩躁,愛哭,而且夜裡總是睡不好覺,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耳朵積水:當發現有黃色分泌物流出的時候,就要注意了。

  聽力不好:鼓膜裡有滲出液會導致聽力下降。如果你發現寶寶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叫他幾遍也不理睬,要趕快帶他去耳鼻喉科檢查。

  寶寶得了中耳炎要怎麼治?

  1、及時去醫院

  寶寶得了發生中耳炎後一定要看醫生,遵醫矚認真治療,不能自行服消炎藥而使寶寶未得到徹底治療而留下隱患。中耳炎如果治療不及時,尤其是嬰幼兒期的寶寶機體抵抗力低,中耳炎可以向附近器官擴展,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顱內感染等嚴重後果。因此要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2、按醫囑治療

  中耳炎主要治療方案是選擇有效的抗生素藥物,常用青霉素、紅霉素、阿奇霉素、頭孢霉素等,要求劑量足夠、療程至少1周以上。其他尚有耳朵局部的處理措施,如清洗、引流膿液、耳用抗生素藥物滴劑和少量耳用粉劑等。

  3、早發現早治療

  中耳炎多數是能治好的,即在合理治療和護理下能夠完全痊愈,但如果發現太晚,不僅會出現剛才講的感染擴散的危險外,由於治療延誤,還會遺留聽力下降等問題。

  寶寶躺著哭或喂奶易得中耳炎

  專家指出,躺著哭或是平著喂的姿勢都不利於孩子健康,甚至可能導致他們患上中耳炎。

  北京愛心家園育嬰服務中心執行主任陳剛表示,寶寶平躺著哭時,眼淚和鼻涕很難順利流出體外,再加上體內內壓增大,因此眼淚鼻涕很容易堵到鼻腔和嘴巴裡。而且,鼻腔的黏膜與耳咽管、中耳腔的黏膜相連,反復積蓄的液體很可能會流到耳廓裡,與分泌物、髒東西聚在一起滋生細菌,導致耳朵發炎。

  “特別是孩子感冒時,免疫低,鼻涕也比較多,如果不加以注意,更易患上中耳炎。”陳剛說,家長在發現寶寶大哭並且眼淚鼻涕特別多時,最好將寶寶抱起來,輕輕拍打背部,方便眼淚鼻涕流出來,防止堵塞。

  在給寶寶喂奶時,也不宜讓寶寶經常平躺著喝奶,否則奶汁很容易跑進鼻咽腔,經咽鼓管進到中耳,引發炎症。“抱著給寶寶喂奶時,最好讓他的頭稍微比身體高點,在床上時可以用東西把頭墊高一點,角度最好掌握在45度左右,這樣奶汁容易咽到肚裡。”

  陳剛說,家長還應該注意,在寶寶情緒平穩的情況下喂他吃東西,吃完後將寶寶抱起來輕輕拍拍背部,幫助寶寶將胃內的一些積氣排出來,使體內各通道保持通暢。

  如果發現寶寶鼻腔內有堵塞物,最好用棉簽先將其清理干淨,再喂寶寶吃東西,否則可能會導致食物嗆到寶寶。

  寶寶中耳炎的居家護理細則

  1、勿信偏方

  有的父母聽信謠言,采用所謂的偏方,將某些中藥或藥片磨成粉吹進耳朵裡,這是很危險的。如果藥末堵塞鼓膜的穿孔處,內耳鼓室內的膿液引流不暢,長期刺激、腐蝕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圍組織擴散。嚴重時膿液可向顱內蔓延,引起硬腦膜外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等並發症甚至面癱等,嚴重的並發症將會有生命危險。

  2、物理退燒

  當確診為中耳炎並用藥治療後,寶寶仍然有發燒的現象,需要父母隨時測量體溫並進行物理退燒,如果發燒超過38.5℃,仍需及時就醫。

  3、給寶寶剪指甲

  寶寶會出現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現象,年齡太小的寶寶不會表達,可能表現出躁動不安,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應給寶寶剪短指甲,避免寶寶抓挖耳朵。

  4、隨時看護

  寶寶得了中耳炎後,應該保證身邊隨時有家長看護,因為寶寶有可能會出現惡心和嘔吐。若耳膜穿孔,會有分泌物流出。若已經是慢性中耳炎,耳膜會增厚且結疤,耳膜活動性下降甚至中耳腔產生膽脂瘤,這時就要家長及時帶寶寶再次就醫,看是否需要手術治療了。

  如何預防寶寶中耳炎?

  中耳炎的發生率很高,因此預防中耳炎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1、母乳喂養。吃母乳的寶寶,由於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lgG)和免疫球蛋白M(lgM)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故能有效地預防或減少嬰幼兒中耳炎的發生。而用牛奶、奶粉等食品進行人工喂養的嬰幼兒,由於這些食品無一定數量的活性抗體成分,故可使病菌有機可乘,致使呼吸道或中耳發生感染。

  2、寶寶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勢不正確也有關。有的媽媽或保姆在喂乳時圖省事,讓寶寶平臥喂奶,或人工喂養時喂奶過多、過急,使寶寶來不及吞咽而嗆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從咽鼓管進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預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勢,應該抱起寶寶來喂乳,人工喂奶時不要太多、太急。

  3、當寶寶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時,應注意保持鼻腔通暢,當鼻塞嚴重時,偶爾可用0.5—1%麻黃素滴鼻。此外,還要注意上呼吸道感染時發生的反應性中耳炎,也會引起耳痛,使寶寶經常去抓耳朵。應當找耳鼻喉醫生看看以除外化膿性中耳炎。睡覺時,經常給寶寶變換體位,以免分泌物在鼻咽腔積聚。

  4、少擤鼻涕。當寶寶鼻塞特別厲害時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要學會正確地擤鼻涕:堵住一側鼻孔,將另一側鼻腔內的分泌物擤出。

  5、雖然目前世界上尚無專用於中耳炎的預防針,但是研究人員發現注射流感疫苗有助於降低感染中耳炎的危險。

  6、6個月大寶寶不宜用安慰奶嘴

  芬蘭專家在最近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中說,半歲以上的寶寶使用安慰奶嘴容易患中耳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四種情況可導致中耳炎

  在眾多疾病中,中耳炎以其居高不下的病發率而被人們熟知,再加上它的症狀影響讓患者朋友深受疼痛的折磨,而且

中耳炎病患術後護理

1、手術後的前二天會感覺傷口疼痛或短暫抽痛,耳內有脈博跳動感、水流聲或耳鳴加劇,及輕微頭暈、惡心這是正常的現象。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