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關於中耳炎 >> 孩子耳痛耳背一定要重視警惕中耳炎

孩子耳痛耳背一定要重視警惕中耳炎

  天氣忽冷忽熱,孩子更易生病,最近來看中耳炎的孩子明顯增多,以白天半天門診量150位病人來算,中耳炎的病人占了15%,總有二三十個病人。看耳鼻喉科的孩子中有一半是中耳炎,都是因為耳朵痛得受不了來醫院。

    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得過中耳炎     12歲以下的孩子,特別是2-6歲的,很容易得中耳炎,這個病在孩子當中非常普遍,每十個孩子中,起碼有六七個得過中耳炎。     為什麼孩子特別容易得這個病?     人的耳朵與鼻腔、口腔是相通的,這個通道叫咽鼓管。咽鼓管靠近鼻咽部的地方有個類似閥門一樣的結構。平時,這個閥門是閉合的。當吞咽、打哈欠時,這個閥門會打開,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氣壓,有利於鼓膜的正常振動。     咽鼓管很短,只有三四厘米。而小孩子的咽鼓管還沒有發育完全,呈現粗、短、平、直這四種特點。絕大多數孩子的中耳炎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感冒後,咽部、鼻部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如果這個通道“粗短平直”,細菌、病毒等致病菌能夠輕易通過,進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常見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流感病菌等,所以感冒的孩子,不少伴有中耳炎。     中耳炎的第二大病因是游泳。有些孩子游泳時,不小心喝了泳池裡的水,而泳池裡的水可能含有致病菌,當他不小心吞下去的時候,這些水很可能會通過咽鼓管導致中耳炎。     還有一些壞習慣,也會引發中耳炎。     不要捏著兩側鼻翼擤鼻子     許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捏住兩側鼻孔,並屏住呼吸。當用力鼓氣後再吞咽一下,就會聽到雙耳內“砰”的一聲,這便是鼻腔和咽腔的氣體經咽鼓管進入中耳並振動鼓膜所致。這也證明了鼻耳是相通的,且咽鼓管功能正常。     感冒時,鼻涕較多,有的家長喜歡捏住孩子兩側鼻翼,然後讓小孩用力將鼻涕擤出。醫生提醒,這種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可能會引發中耳炎。     這是因為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如果兩側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腔至咽鼓管會出現壓力差,在這個壓力差下,原本處在鼻腔內的鼻涕,會倒流至咽鼓管,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     正確的擤鼻方法是:按住一側鼻孔,稍用力擤出另一側鼻孔的鼻涕。然後再擤另一側。   孩子耳痛耳背一定要重視警惕中耳炎     盡量不要讓孩子叼著奶瓶睡覺     許多小孩都有叼著奶瓶睡覺的習慣,醫生提醒說,叼著奶瓶睡覺也易得中耳炎。     當人坐著或站著吃飯喝奶時,咽鼓管位於咽部的上方,食物或液體不太可能進入咽鼓管。但當人躺下時,咽鼓管與咽部差不多處於同一平面上。吃奶時,咽鼓管的閥門又剛好是打開的,此時奶水就比較容易進入咽鼓管,流入鼓室,引發中耳炎。     所以盡量不要讓孩子叼著奶瓶睡覺,特別是在感冒時。母親哺乳時,也最好采取坐位,把嬰兒抱起呈斜位,而不要躺著哺乳。游戲易引發中耳炎也是同樣的道理。     小兒中耳炎是一個極易讓家長疏忽的疾病,它的症狀表現為耳朵痛、聽力下降等。但這種症狀有時候很模糊,以耳朵痛為例,有的是隱隱作痛,有的是劇烈疼痛,有時痛一下後又不痛了,或者在幼兒園裡痛一下後回家後又不痛了。此時,有的家長會以為是孩子不當心碰到了耳朵,不會馬上懷疑是中耳炎。特別是對於3周歲以下的小孩,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很難告訴父母到底哪裡不舒服。     急性中耳炎如果發現及時,對症下藥,一般馬上就會痊愈,不會影響孩子以後的聽力。但如果不及時治療,變為慢性中耳炎,就有可能導致孩子聽力永久下降,甚至有生命危險。     在這裡提醒家長,當小孩出現下面這些情況時,要高度重視:     耳朵痛一下又不痛了,但精神沒有平時好;     抓耳朵,或時不時用手指掏一下耳朵洞;     對大人說話不理不睬、老是要大人重復一遍,或喜歡把電視機音量開得很大。     有的小孩,得了中耳炎後,並沒有明顯的感冒發燒症狀,可能只是38℃以下的低燒,或流點鼻涕,如果伴有上面這些表現,家長就要高度警惕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如何判斷小兒得了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患兒表現為耳朵疼痛,早期啼哭不止,並經常用手抓耳,伴發熱、拒奶等症狀。如果伴有鼓膜穿孔,還可見粘液膿性

患了中耳炎該怎麼護理比較好

  許多人由於耳朵護理不及時,容易出現中耳炎的情形,而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也應該要做好中耳炎的護理,那麼具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