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關於中耳炎 >> 治療中耳炎,不能胡來

治療中耳炎,不能胡來

   隨便停藥,治療前功盡棄

    醫生點評: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中耳炎反反復復久治不愈的病例,究其原因是家長沒有給孩子堅持用藥,往往是一看到症狀好轉,如耳朵不流膿了,或者孩子不叫耳朵痛了,便以為病好了,馬上停藥,很容易造成治療不徹底。耳朵不流膿了並不表明中耳炎治愈了,這只是暫時的干耳現象。因為穿孔鼓膜的修復和上皮化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鼓膜穿孔,中耳就失去屏障作用,若遇到感冒、耳朵進水或不堅持滴藥,就很容易復發。     耳朵不痛了,也不能表明中耳炎痊愈了,有時病情反而是加重了。因為小兒的痛阈一般較成人高,再加上兒童年齡小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相對較差,白天小孩在玩時注意力分散,即便有疼痛也不易感覺出來,晚上由於小孩白天玩累了,輕微的疼痛(在成人來說也許是很痛的感覺)很難把他(她)痛醒。當小孩的耳膜穿孔後疼痛更會減輕,原因在於中耳炎引起的痛疼主要是中耳積液積膿,中耳鼓室壓力增加引起的,當耳膜穿孔後中耳鼓室壓力減輕,疼痛自然就減輕了。     因此小兒中耳炎的治療貴在堅持用藥,不要因為症狀稍有好轉便輕易停藥。     填塞耳道,好心辦壞事     醫生點評:有些家長聽“好心人”介紹,用什麼面粉、藥粉甚至石灰噴灑於耳道內治療中耳炎。因為他們發現將這些粉劑噴進耳內後流膿馬上能止住,殊不知這其實是危險的舉動。粉劑吸附膿液後,好似不流膿了,干耳了,但同時粉劑堵塞耳道,不僅會使中耳引流不暢,引起耳道糜爛、發炎,而且會影響外耳道的清洗、引流以及局部用藥的效果,嚴重者還可能引起顱內外並發症。因此,家長千萬不要自作主張噴灑藥粉在孩子耳內,或者放棉花團在外耳道,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治療中耳炎,不能胡來     忽視症狀,小病變大病     醫生點評:滲出性中耳炎,又叫分泌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名字繁多。它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耳內悶脹感,或有輕微疼痛,伴聽力下降、自聽增強、耳鳴等,有時聽力下降是不容易為人察覺的,特別是年齡小的患兒,常常是老師、家長、親朋戚友等無意中發現的,多表現為對大人的叫喚聲反應差、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等。城鎮患兒也可於體檢時發現。這種中耳炎最容易為人們所忽視,因為它的症狀通常不是很明顯。即使是較大的兒童可感到聽力下降,但由於症狀時輕時重,很容易使家長對其不夠重視,以為聽力好轉時病就好了,因而往往造成治療延誤。     其實中耳炎並不難治,關鍵是要早期、系統治療。否則就會使病情加重,輕則鼓膜穿孔,重則引起顱內並發症甚至導致死亡,或者轉為慢性,耳朵長期流膿,久治不愈,影響聽力。     預防為主,防病於未然     既然中耳炎會造成如此不良的後果,那麼有什麼辦法去預防它呢?辦法當然是有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因為中耳鼓室通過咽鼓管與上呼吸道相通於鼻咽部,上呼吸的感染可通過此管向中耳擴散引起中耳炎。     2.積極治療鄰近部位的感染,如鼻炎、鼻窦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炎等。患兒出現可疑症狀應及時就診,如經常流涕、嗓子痛、睡覺打呼噜、張口呼吸、聽力下降等。因為這些症狀有可能是腺樣體肥大的表現,如果上面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發生中耳炎就不足為奇了。     3.游泳、洗澡時要注意防止耳朵進水,若不慎進水者要盡快消除;嬰幼兒喂奶時要注意方法正確,不要臥姿喂奶,以免溢奶流入咽鼓管或外耳道,造成中耳的感染。外耳造成鼓膜外傷者更需注意。     4.注意外耳道清潔,耵聍多者要到醫院清除,外耳道異物要盡早取出。     5.定期體檢(一般一年至少要檢查一次),以便盡早發現中耳的異常情況。     6.已出現中耳炎症狀者需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造成不良後果。     另外,還要提醒一下,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唇腭裂患兒更要注意上述情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寶寶中耳炎的護理細則

寶寶中耳炎的護理細則  苗苗最近夜裡老是哭,小手不停地撓耳朵,小腦袋晃個不停。媽媽給她一量體溫,發燒呢!仔細一看

乳汁逆流導致急性中耳炎

   據醫生介紹,秋冬季節即將來臨,嬰幼兒因感冒引發中耳炎的十分多見。中耳炎是孩子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