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中耳炎基本常識 >> 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十大疑問

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十大疑問

  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當孩子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需要檢查一下小耳朵,以及早的發現孩子是否患上了中耳炎。

  第一問

  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見疾病嗎?

  是的。雖然,國外循證醫學研究結果證實,高達96%的兒童患過分泌性中耳炎,且復發率高,但家長不必過度擔心。因為,多數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絕大多數經過合理的治療,可以完全恢復正常,僅極少數需要進一步的手術治療。

  由於嬰幼兒及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分泌性中耳炎的發生及轉歸不同於成人,有其獨特的特征和臨床特點。在兒童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聽力對兒童認知能力和智力的綜合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早期診斷和合理治療顯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時與恰當的治療,或反復發作、遷延而致。作為家長應關注兒童的日常行為,爭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第二問

  兒童分泌性中耳炎都有那些名字?

  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內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中耳積液可為漿液性、漏出液或滲出液,亦可為粘液。臨床醫生可能稱之為滲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漿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等。這些“五花八門”的名字對病人而言,並無太大差別,現在多統稱為分泌性中耳炎。

  第三問

  為什麼兒童會患這樣的疾病呢?

  目前醫學研究結果雖然沒有徹底查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但已發現其主要與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和免疫反應等三大因素密切相關。其中,咽鼓管功能不良是主要原因。

  在兒童中,腺樣體肥大是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最常見原因。此外,本病常繼發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極可能是中耳的一種輕型的或低毒性的細菌感染。最後,由於中耳為一獨立的免疫防御系統,在兒童期尚未發育成熟,這也是兒童易患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問

  咽鼓管是干什麼的?

  咽鼓管是連接中耳腔和鼻咽部的一個肌性管道,通過其軟骨段管腔的開閉具有調節中耳氣壓,使之與外界大氣壓基本保持平衡的功能。

  咽鼓管功能不良時,外界空氣不能進入中耳,中耳內氣體被粘膜逐漸吸收,腔內形成負壓,致使中耳粘膜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內出現漏出液。如負壓持續,中耳粘膜可發生一系列病理變化,表現為上皮增厚,上皮細胞化生,杯狀細胞增多,分泌增加,上皮下有病理性腺體樣組織形成,固有層血管周圍出現以淋巴細胞及漿細胞為主的圓形細胞浸潤,恢復期,腺體逐漸退化,分泌物減少,粘膜漸趨正常。膠耳多出現於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後期。

  第五問

  家長應如何關注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蛛絲馬跡?

  兒童常表現為聽話遲鈍或注意力不集中。較大的兒童會告訴家長,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減退,耳內有響聲等。多發生於感冒後,或不知不覺中發生。

  第六問

  為什麼一定要做聽力檢查?

  聲導抗測試是最常進行的基本聽力學診斷測試,是診斷的重要參考。同時是判斷疾病恢復程度的重要依據,所以,醫生會經常要求做這樣的檢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用力擦鼻涕會誘發中耳炎

流鼻涕是大家時常會發生的事情,可能是感冒了,也可能只是一點點上火,大家一般都不會認為是什麼大問題。

中耳炎:一種容易被忽視的疾病

在聽力障礙的各種原因中,中耳炎算得上是最常見的了,也是一種易被忽視的疾病。中耳炎有急性與慢性、化膿性與非化膿性之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