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症狀
1.全身症狀 輕重不一,可有畏寒,發熱,倦怠,食欲減退。鼓膜一旦穿孔(有膿性分泌物流出),體溫即逐漸下降。小兒全身症狀較重,常伴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如見高熱,煩躁不安,甚至出現神昏、抽搐、頸部硬,提示可能有腦膜炎存在,應速去醫院就診。
2.耳痛 耳深部有搏動性跳痛或刺痛,逐漸加重。鼓膜穿孔流膿後,耳痛立即減輕。
3.耳流膿 鼓膜穿孔後,耳內初為血水樣分泌物,以後變為膿性。
4.聽力減退 開始耳悶、聽力下降,穿孔後耳聾反而減輕。
常用中成藥
1.內服藥
本病屬中醫的膿耳范疇,多因肝膽火盛、邪熱外侵所致。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可選:龍膽瀉肝丸或犀黃丸。
2.外用藥
①黃連滴耳液滴耳:滴藥前需用3%雙氧水洗耳。每日滴藥3—4次,每次3滴。
②黃柏汁滴耳:即黃柏30克加水至250毫升慢火濃煎半小時濾去渣,濃縮至20毫升,日滴藥3次,每次3滴。
常用西藥
1.全身治療 應用足雖抗菌素,如青霉素8o萬單位肌注每日2次,或紅霉素口服。
2.局部治療
①如鼓膜未穿孔,即耳痛劇烈時,以2%酚甘油或石炭酸甘油滴劑滴耳。如耳流膿提示已穿孔,以上2種藥應停用。
②如鼓膜一經穿孔,除全身繼續使用抗菌素外,每日以3%的雙氧水清洗外耳道3—4次,同時用0.25%的氯霉素服藥水滴耳,也可將慶大霉素4萬單位加人0.5%的可的松眼藥水內,每日滴耳3~4次。但小兒盡量不用慶大霉素,因該藥可引起內耳損害而聽力下降。
③1%麻黃素滴鼻液每日滴鼻4次。
④超短波、紅外線理療,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