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咽喉部常見疾病 >> 其他咽喉疾病 >> 咽喉腫痛難忍,該怎樣艾灸呢?

咽喉腫痛難忍,該怎樣艾灸呢?

  咽喉腫痛難忍,該怎樣艾灸呢?

  【病症概述】

  咽喉腫痛一證,多見於喉痛、喉癰、喉風、喉痺、乳蛾、白喉及口腔疾病等病證。《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靈樞·本髒篇》:“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痺喉痺逆氣。”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數》:“陽,天氣也;陰,地氣也。故陰陽之動,使人足病,喉痺起。”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主治二·咽喉》:“喉痺是相火,有嗌疸,俗名走馬喉痺,殺人最急。”

咽喉腫痛難忍,該怎樣艾灸呢?

  本證也包括觀代醫學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慢性咽喉炎”等病症。急性咽炎是咽部的急性炎症,多數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相當於中醫學上的“風熱喉痺”。慢性咽炎主要為咽粘膜及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症,多發於中年人,相當於中醫的“虛火喉痺”或“簾珠喉痺。”急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急性炎症,相當於中醫的“急喉喑”。慢性喉炎是聲帶和室帶的非特異性疾患,相當於中醫的“慢喉喑。”

  《素問·脈解篇》雲:“厥陰……所謂甚則嗌干熱中者,陰陽相搏而熱,故嗌干也。”《素問·骨空論》認為督脈為病“嗌干”。《素問·陰陽別論》謂“陰陽結謂之喉痺。”而《素問·厥論》則雲:“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痺嗌腫。”對喉痺的病機作了概述。有關失音的認識《靈樞·憂恚無言》雲:“其厭大而厚,則開阖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也,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阖不致,故無音。”隋《諸病源候論·咽喉心胸病諸候》中“喉痺候”雲:“喉痺者,喉裡腫塞痺痛,水漿不得入也。”《咽喉不利候》雲:“髒腑冷熱不調,氣上下哽澀,結搏於喉間,吞吐不利,或塞,或痛,故言咽喉不利。”《景岳全書·咽喉》雲:“格陰喉痺,由火不歸元,則無根之火客於咽喉而然,其證則上熱下寒全非火證。”又雲:“喑啞之病當知虛實,實者其病在標,因竅閉而喑也……,竅閉者,有風寒之閉,外感證也;有火邪之閉,熱乘肺也。”元《丹溪心法》認為“喉痺大概多是痰熱。”

  【病理闡述】

  本病常見證型有,風熱喉痺,相當於西醫的急性咽喉炎,以及虛火喉痺,相當於西醫的慢性咽喉炎。

  急性咽炎:多由風熱邪毒侵襲咽喉,內傷於肺;熱邪循經上逆搏結於咽。若因誤治失治或肺胃邪熱壅盛傳裡,熱毒之氣不得宣洩,則上壅於咽。西醫認為此病常由病毒感染,少數為細菌感染,以鏈球菌為主。另外,煙酒過度、高溫、粉塵、煙霧及刺激性氣體等物理、化學因素的刺激,也可引起本病。

  慢性咽炎:多由病後余邪未清,或肺腎陰虛,虛火上炎,循經上結於咽,咽失濡養所致。西醫認為其由咽炎的反復發作或長期鼻阻塞及鼻部的炎性分泌物的刺激;或長期受理化因素的影響;或因心肝腎等慢性疾病而繼發本病。

  急性喉炎:多由風熱邪毒侵犯咽喉,內犯肺胃,肺胃積熱循經上升,風火熱毒,蘊結於喉,經脈阻滯,氣血郁留而病。或風寒襲肺,肺氣不利,寒邪凝聚於喉,喉部氣血滯流,脈絡阻滯而致。西醫認為其由肺炎球菌、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或繼發於急性鼻炎、咽炎之後,或因慢性鼻疾,張口呼吸,膿性分泌物下流刺激;或煙酒過度,而致病。

  慢性喉炎:多因素體虛弱,勞累過度,或久病而致肺腎兩虛,陰虛內熱,虛火上炎,灼於喉部;或大聲號叫,用嗓不當,耗傷氣陰,損及喉嚨脈絡,而致氣滯血瘀,痰凝而致病。西醫認為其由急性喉炎反復發作,炎症不消;或未經治療變為慢性。教員、演員等長期用嗓過度,或發音不當者;經常接觸有害氣體、粉塵的工作人員;長期煙酒過度或患有其他耳、鼻等慢性炎症者易發。

  總之,如果外感風熱之邪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經郁熱上壅而致咽喉腫痛者,屬實熱證,治宜疏風清熱,解毒利咽。如腎陰虧耗,陰液不能上潤咽喉,虛火上炎,而致咽喉腫痛者,屬陰虛證,治宜滋陰降火,清利咽喉。

  【灸療辨證】

  1.實熱型

  (1)症狀表現:咽喉紅腫疼痛,干燥灼熱,欲飲水,吞咽感覺不利,伴發熱,惡寒,咳嗽痰黃,舌苔微黃,脈浮數,多為外感風熱與肺胃實熱之證。

  (2)灸療原則:疏風清熱,解毒利咽。主要取手太陰,手足陽明經穴。

  (3)灸療處方:少商、尺澤、合谷、內庭、關沖、角孫、湧泉。

  (4)隨症加穴:①咽喉腫痛者,加魚際;②吞咽不利者,加天突;③寒熱頭痛者,加大椎、風池;④便秘者,加天樞。

  (5)方義說明:本方具有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的作用。方中少商為手太陰經之井穴,取之以清瀉肺熱,尺澤為手太陰經之合(水)穴,取之以瀉肺經之實熱,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內庭為足陽明經之荥穴,二穴功能疏洩陽明之郁熱,配以三焦經之井穴關沖,角孫以加強清洩肺胃之熱,更取足少陰之井穴湧泉,以滋陰降火。數穴協用,共奏清洩肺胃之熱而達消腫利咽之效。

  2.陰虛型

  (1)症狀表現:自覺咽喉不適,微痛干癢,入夜加重,有灼熱感或異物感,面潮紅,虛煩失眠,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2)灸療原則:滋陰降火,清利咽喉。主要取足少陰,手太陰經穴。

  (3)灸療處方:太溪、照海、湧泉、魚際。

  (4)隨症加穴:①吞咽疼痛者,加天突、虎口;②午後微熱者,加大椎。

  (5)方義說明:本方具有滋陰降火、清利咽喉的作用。方中太溪為足少陰經之原穴,湧泉為足少陰經之井穴,照海為足少陰經和陰跷脈之交會穴,此兩脈均循行於喉嚨,故取上述三穴以滋陰降火,魚際為手太陰經之荥穴,取之以清肺利咽而消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急性咽喉炎是什麼?該如何預防?

急性咽喉炎是什麼?該如何預防?  急性咽喉炎是咽喉黏膜、黏膜下組織和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症,通常情況是由病毒或細菌引

如何緩解嗓子疼痛

咽喉疼起來讓人食不知味,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許多人在季節變化的時候容易嗓子疼,而嗓子疼的原因也不盡相同。那麼對於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