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咽部異物是耳鼻喉科常見急症之一,易被發現和取出,如處理不當,常延誤病情,發生嚴重並發病。較大異物或外傷較重者可致咽部損傷。
【診斷】
詳細詢問病史和分析症狀可以初步診斷。大多數病人有異物咽下史並在查體時發現異物,部分病人開始有有刺痛,檢查時未見異物,可能是粘膜擦傷所致,此症狀一般持續時間較短。對於疼痛部位不定,總覺咽部有異物存留,發生數日後來就診者,應注意與咽異感症或慢性咽炎相鑒別。
頸部X線透視、攝片和吞鋇檢查可以判斷有無異物及並發病的存在。
【治療措施】
口咽部異物,如扁桃體、咽側壁較小的異物,可用鑷子夾出。位於舌根、會厭谷、梨狀窩等處的異物,可在間接或直接喉鏡下用異物鉗取出。鼻咽部異物須先用探針觸診和X線檢查,以確定異物位置、大小、形狀和硬度,然後牽引軟腭,以後鼻孔彎鉗取出異物。取出時應采取仰臥低頭位,以防異物墜入下呼吸道或被咽下。已發生咽部感染者應先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再取出異物。已有咽旁或咽後膿腫形成者,經口或頸側切開排膿,取出異物。
【病因學】
1.飲食不慎,將未嚼碎的食物或混雜在食物中的魚刺、肉骨、果核等咽下所致。
2.兒童嬉戲,將小玩具、硬幣等放入口內,哭、笑、跌倒時異物墜入喉咽部。
3.老年人咽部感覺較差,牙齒脫落,咀嚼不充分,易發生此病。
4.精神病患者、昏迷、酒醉、癫痫發作、咽肌癱瘓、自殺、麻醉未醒時可將異物咽下。
5.頭頸部外傷時,彈片等異物存留於咽腔。
6.手術中止血紗條、棉球、縫針等誤留於鼻咽部、扁桃體中。
【臨床表現】
1.鼻咽異物 較少見。多見於小兒、外傷或手術中的意外。病史多不詳,常有鼻阻塞症狀,鼻涕帶臭味,可有不明原因的發燒等症狀,可並發咽鼓管炎、中耳炎等,檢查易疏忽而漏診。
2.口咽異物 常見。異物多存留於扁桃體、舌根或會厭谷,常為細小的異物,易刺入組織內或隱藏於不易查知之處。症狀因異物種類及刺入部位不同而異,常自覺咽喉刺痛,吞咽時加劇,多避免轉動頸項,病人能指出疼痛所在部位。
3.喉咽異物 多見於梨狀窩或環後。症狀同口咽異物,因異物較大,多有咽下困難;刺激喉粘膜,可有發癢、咳嗽,甚至引起喉粘膜水腫、血腫等,如阻塞喉入口,可有窒息的危險。有時因嗆咳、吞咽、嘔吐等動作使異物被吐出或咽下。
檢查 以壓舌板檢查口咽或間接喉鏡檢查可發現異物,異物存留於鼻咽部時間較長者可見鼻腔內有膿涕,粘膜充血或在下甲後部見膿性物,如異物刺入、刺傷咽部組織可有瘀血、血腫等,時間較長時刺入處的周圍組織常有炎性表現。較大的口咽和喉咽異物常在頸外扪到明顯的觸痛區,若將喉頭或氣管朝此區推壓,則疼痛加重。
【並發症】
異物所致的外傷或未能及時取出者要導致喉水腫,咽、頸部膿腫,皮下膿腫,吸入性肺炎,縱隔炎,敗血症,大出血等嚴重並發病。
【預防】
同呼吸道異物。若已發病,切不可盲目用手指挖取,或企圖吞咽蔬菜、饅頭等壓下異物,避免造成嚴重後果。
【預後】
口咽異物一般無不良後果,咽喉異物的死亡率小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