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咽喉部常見疾病 >> 咽炎 >> 關於咽炎 >> 功能性內窺鏡下篩窦切除術

功能性內窺鏡下篩窦切除術

  1. 術前准備

  (1)器械准備 選用0、30、70、90、120度視角鼻內窺鏡,不但照明度強,而且視野無盲區,多種彎曲度的篩窦鉗數把,直形和變形吸引器各1把,鼻中隔手術器械1套,鼻圈套器1把,鼻刀1把,注射器和長針頭(5號)各一個,鼻鑷1把,剪刀1把,鼻鏡1個,電凝固止血器1台,電視及錄象系統1台。

  (2)病人准備

  ①詢問有無鼻內手術史,對有鼻息肉手術史者應予重視,對有服醋柳酸制劑者應延期手術。

  ②全身系統檢查 包括血尿常規化驗及心電圖檢查。

  ③眼部檢查 注意視力、視野、眼壓、眼肌力能和眼球突出度。

  ④鼻部處理 剪鼻毛,行負壓置換術,用抗生素藥液滴鼻。

  ⑤備血500ml,對二次手術者需多備血。

  ⑥鼻窦X線攝片及CT片,注意篩窦頂及紙樣板情況。

  ⑦手術前數日開始鼻分泌物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鼻窦炎的致病菌中常有厭氧菌,故厭氧菌培養甚為必要,若為陽性,應在術前二日內服甲硝唑200mg,每日3次。

  ⑧做好病人及其家屬的解釋工作,應客觀分析與估計手術效果和可能發生的並發症,尤其在手術將涉及前顱底、蝶窦和眶周時,更需說明有一定的危險性,不宜忽略簽署手術同意書。

  ⑨手術前半小時肌注魯米那0.1g。

  2.手術體位與麻醉

  (1)體位 取平臥位或30°仰臥位。

  (2)麻醉 若用局部麻醉,行雙側鼻窦手術,可用2%地卡因25ml,加0.1%腎上腺素2~3ml,混勻,放入棉片浸透,再取出輕度擠壓至不滴藥液為度,分兩次麻醉鼻腔粘膜,每次間隔5分鐘。中鼻甲和鼻丘處需用5號長針頭另行粘膜下浸潤麻醉,藥物可用1%利多卡因5ml加0.1%腎上腺素2~3滴。若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局部粘膜也需用腎上腺素棉片處理,以減少術中出血量。

  3.手術者位置和職責

  術者位於病人右側;第一助手位於術者身旁,負責器械、敷料、麻藥等直接與手術有關的工作;第二助手位於病人左側,負責管理錄象監視系統,按術者指示進行攝影和錄象;巡視護士一名,負責輸液、輸血、注射,提供術者要求的各種手術用品。

  4.手術操作

  (1)面部消毒 使用75%酒精行面部消毒,鼻孔內可用紅汞消毒。硫柳汞能損傷粘膜,不宜使用。鋪手術巾時不要遮蓋患者眼部,以便術中隨時檢查患者視力與眼外肌。

  (2)切口 若中鼻道無息肉,可采用中鼻道前方相當於中鼻甲前緣的縱切口,或在其前下緣做半月形切口。若中鼻道有息肉或中鼻甲有息肉性變,應在中鼻甲內側面與息肉間切開,使用激光刀可以避免出血,用0度窺鏡引導操作。

  (3)用鼻中隔剝離器分離中鼻道粘膜,顯露篩泡,用剝離器輕壓或用直鉗打開篩泡。對骨壁很厚者可以鑿開。為了充分開擴進路,可將中鼻甲推向鼻中隔。篩泡的大小可由術前影象學檢查提供參考。

  (4)清理中組篩房篩窦頂在內窺鏡下呈淡黃色。在該處操作應特別小心,通常采用30度或70度鏡配合刮匙,不用息肉鉗。[美食中國]

  (5)清理前組篩房和眶上篩房 使用70度鏡配合大開口息肉鉗,清理前組篩房和眶上篩房,上達額窦底,外達紙樣板,與中篩區紙樣板相連續,前達上颌骨額突。有時可見沿顱底走行的篩前動脈,應注意勿使損傷。在清理前組篩房時,注意勿損傷淚囊和鼻淚管。

  (6)清理後組篩房 使用4mm的0度廣角鏡配合大開口直鉗,在進入最後組篩房時改用開口直鉗,清除全部後組篩房,上達篩頂,外達紙樣板,後達蝶窦前壁,內至中鼻甲,使整個篩窦成為一個空腔。

  (7)開放並探查額窦 使用70度鏡配合刮匙或吸引器,在額窦底部探查,找到額窦開口後再用刮匙沿窦口周邊予以擴大。在額隱窩與前組篩頂之間有一骨隆起,為重要標志,其前方為額窦底和額窦開口,其後方為篩頂,即前顱底,不能在此骨隆起之後操作。擴大額窦開口的范圍不應小於0.5cm,以便充分引流並防止術後窦口閉塞。除非窦有息肉或新生物,一般不處理額窦內粘膜。

  (8)開放並探查上颌窦 在70或90度鏡引導下,使用反向咬骨鉗擴大上颌窦開口約1.0cm,並用不同角度之內窺鏡觀察窦內情況,若發現息肉或囊腫,應予清除;若仍有粘膜肥厚,可不必處理;若窦內膿性分泌物較多,可在下鼻道造孔,使該窦有兩個開口,以便促進通氣引流。本法也稱聯合造孔法。

  (9)開放並探查蝶窦 也清理後組篩房之後,若蝶窦開口位置較低,可用刮匙沿其周圍擴大之;若位置較高,可用銳利篩窦鉗壓開蝶窦前壁,用探針判明其位置,再用咬骨鉗擴大之。蝶窦前壁至前鼻孔的距離為7.5~7.8cm,很少有小於7.2cm者,可作為尋找窦前壁的參考。據許庚觀察100例成人顱骨,有蝶上篩房者約占20%,不可誤認為蝶窦,以免發生並發症。術前鼻窦冠狀面CT掃描,可用作手術中參考,術中若遇疑點,還可用0度鏡觀察或抽出窺鏡進行大體觀察。

  手術完成之後,用鹽水沖洗篩窦,檢查腔內有無殘余的病變粘膜和碎骨片並予清除,刮除篩房間的骨質,锉平各個開放的窦口。若有活動性出血,需用雙極電凝固止血。最後用明膠海綿或凡士林紗條輕輕填塞術腔。

  5 手術後處理

  (1)手術後局麻患者取半坐位,注意後鼻孔有無血液流出,應囑患者將血吐到彎盤內,少量滲血可不作處理,若出血量大,應重新進行填塞。

  全麻患者醒前應注意呼吸道通暢,經常吸出口咽部分泌物和血液,醒後第二日可以下床,具體處理方法同局麻病人。

  (2)靜脈點滴5%或10%葡萄糖,每500ml加先鋒霉素4~6g,進半流質食物。

  (3)常規檢查眼部,包括眼睑、球結膜、眼肌、眼壓、視力、視野、眼球突出度等,並與術前相比較。一般術後會出現眼睑輕度充血和水腫,這是因為眶周靜脈回流受阻之故,抽出紗條後會逐漸消退。若有球結膜充血、眼球運動障礙、視力減退、眼球突出,則提示眶內受累,應立即抽出紗條並予及時處理。

  (4)抽出紗條的常規時間為術後1~2日,注意有無腦脊液鼻漏。若有腦脊液漏則禁止患者擤鼻,並用足量抗生素預防顱內感染。每日用含抗生系的生理鹽水沖洗術腔,連續5~7天。

  (5)清理術腔 此項工作是關系手術成敗的長期處理,需要在內窺鏡下進行,分為三個階段。

  ①術後近期(7~10天)每日吸淨術腔內的血塊,用息肉鉗清理殘留的病變組織,並用1%的麻黃素棉片收縮鼻粘膜,注意前篩頂各個窦口及中鼻道前端,如果術腔閉塞不能引流,手術即告失敗。術後可能產生新的肉芽或結痂,也應予以清除干淨,並用鹽水沖洗。痂皮可於2~3周內消退。

  ②術後3個月內,每隔1~2周來院復查一次,可按上述方法收縮、清理、沖洗術腔,注意有無二次感染、息肉再生、窦口縮窄、中鼻道粘連等,並應予以及時處理,以便術腔纖毛生成功能得以恢復。

  ③術後半年內,每1~2個月來院復查一次,處理方法同前,以便鞏固手術效果。一般前鼻鏡檢查可見中鼻甲恢復正常形態,中鼻道光滑通暢。內窺鏡檢查如果發現窦口閉塞或發生粘連,應行第二次手術,但是由於鼻腔解剖標志已被破壞,第二次手術難度較大,最好由原手術者進行操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過敏性鼻炎如何保健 預防加食療

  過敏性鼻炎是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變態反應的表現形式,具體是在鼻膜炎發生變態反應。引

慢性鼻炎反復不愈是什麼原因?

  慢性鼻炎反復不愈是什麼原因?鼻炎是常見的耳鼻喉疾病,鼻炎可分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