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鼻窦炎的頭痛,早期多為彌漫性持續性,日夜輕重不分,越過極限,頭痛便迅速減輕,時間縮短,漸而局限於某一部位。前組鼻窦炎所引起的頭痛多在頭顱表面的額部,後組鼻窦炎引起的頭痛多在顱底或枕部。其頭痛常與患者的體位有關,因而具有定時、定位、定性的特點。白天起床後直立體位有利於鼻窦引流,頭痛漸漸減輕,否則便逐漸加重。不同鼻窦引起的頭痛有著不同的部位及規律。
(1)急性上颌窦炎:疼痛的部位通常在同側尖牙窩處,有時可出現同側面頰和牙齒的陣發性神經痛、同側前額、眉根和眼球後疼痛,但無額窦底部及前壁明顯壓痛和叩擊痛。頭痛晨起輕,午後或久坐時加重,這主要是因為上颌窦內經過半天的時間,膿液平面到達自然孔開始流出,刺激開口而發生頭痛,直到臥床半小時後,則頭痛減輕。
(2)急性額窦炎:頭痛具有明顯的定位性和時間性。頭痛部位常在前額部,且呈周期性發作。頭痛在上午起床後開始,逐漸加重,中午最劇烈,午後逐漸減輕,夜間可完全消失,次日疼痛如故。這是由於窦腔分泌物一夜間的潴留,壓迫窦腔粘膜而產生反射性疼痛。其頭痛多因感冒起病,患側前額底及眼眶上部有壓痛及叩擊痛,一般不放射至頭顱它處,外來刺激對疼痛無影響。
(3)急性篩窦炎:前組篩窦炎疼痛多在鼻根部與內眦間,後組篩窦炎疼痛可反射至頭頂部和眼球後,甚至枕部疼痛,眼球活動時疼痛加劇。頭痛呈周期性,晨起較重,午後減輕,其程度中等。有時可出現眼內直肌痙攣現象,內眦部可有壓痛。
(4)急性蝶窦炎:由於蝶窦深隱,不易感染,所以急性蝶窦炎臨床少見。頭痛位置多在頭頂和枕部、眼球後,有時放射到乳突部。伏案低頭時,因膿液壓力全部施加在自然孔之上,故出現頭痛或頭痛加重,而在站立位時疼痛減輕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