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鼻部常見疾病 >> 鼻息肉 >> 鼻息肉基本常識 >> 什麼是鼻息肉組織中的嗜酸粒細胞

什麼是鼻息肉組織中的嗜酸粒細胞

鼻息肉是贅生於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腫塊。好發於鼻腔的外側壁及鼻頂部;其次為篩窦亦可見於上凳窦部。肉眼觀察鼻息肉呈粉紅色,表面光滑濕潤,觸之相當柔軟,好像剝了皮的熟葡萄。其切面可見擴張的囊腔,腔內積有粉凍狀或灰白色的粘液性分泌物。

鼻息肉具有典型慢性呼吸道炎症的病理特點。除囊性纖維病及Kartagener綜合征外,嗜酸粒細胞是息肉組織中最常見的炎細胞類型。以往認為嗜酸粒細胞在鼻息肉病發病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機理是通過釋放多種介質,如嗜酸粒細胞過氧化物酶(eosinophil peroxidase, EPO),嗜酸細胞源神經毒素(eosinophil-derived neurotoxin, EDN),嗜酸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等引起細胞及組織損傷。

近年來研究表明嗜酸粒細胞,特別是鼻息肉組織中的嗜酸粒細胞,可以合成、釋放多種強有力的調節分子——細胞因子,如GM-CSF、TNF-α、TGF-β、IL-3、IL-4、IL-5、CD40等[12]。其中部分因子,如GM-CSF,TNF-α及IL-4,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反過來促進嗜酸粒細胞的集聚及活化[15],IL-3、IL-5、GM-CSF還具有抑制嗜酸粒細胞凋亡的作用。具有促進嗜酸粒細胞的集聚、活化作用的因子還有IL-8、RANTES、P-選擇蛋白[15-16]。

此外,TGF-α和TGF-β在鼻息肉組織結構形成中起到一定作用。以上研究表明嗜酸粒細胞通過多種方式調節上呼吸道炎症過程,且部分地解釋了嗜酸細胞自我“永存”的分子機理。

盡管鼻息肉病組織中嗜酸粒細胞的自我“永存”機理十分復雜,但上述研究提示,鼻息肉病發病早期,自分泌和旁分泌刺激引起慢性炎症及不可逆性組織結構改變之前,需大劑量類固醇藥物抗炎治療呼吸道嗜酸粒細胞炎症性疾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小心!摳鼻子會摳出鼻息肉

導讀:鼻息肉是鼻部常見疾病,也與某些全身疾病有關。它是由於鼻粘膜長期炎性反應引起組織水腫的結果。鼻息肉多來源於中

鼻息肉易復發的原因

曾有鼻息肉患者經過鼻內息肉摘除手術治療後沒過多久又再次復發;還有的患者一生中經歷過數次甚至十余次的鼻息肉摘除手術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