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耳部護理 >> 聽力篩查未通過 意味著什麼?

聽力篩查未通過 意味著什麼?

  目前,在醫院出生的新生兒住院期間都要求進行聽力篩查,聽力篩查未通過的新生兒家長會表示擔心和害怕,甚至焦慮。那麼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意味著什麼呢?是不是就說明孩子的聽力有問題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新生兒聽力普遍篩查。


  新生兒聽力損傷的發病率約為1~3‰,是新生兒可篩查的幾種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新生兒聽力普遍篩查是指使用客觀的生理學方法對所有活產出生的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其最終目的是盡可能地發現聽損傷患兒,並且盡可能早地對其實施干預,使其言語和智力發育水平與同齡人相當,從而改善聽損傷患兒在社會交往、教育和就業等方面所處的劣勢地位。因此,實施新生兒聽力普遍篩查至關重要。目前,新生兒聽力普遍篩查在我國大中城市已廣泛開展,2003年北京市衛生局發布《北京市0~6歲兒童聽力篩查、診斷管理辦法》,要求所有新生兒在出生後住院期間都要進行聽力篩查。從2009年6月1日起,北京市對所有本市戶籍新生兒實行免費聽力篩查。

  目前我國常用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流程中,正常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的3~7天進行初篩,在基層及農村地區,由於產婦產後住院時間較短,也有在產後24小時進行初篩;而高危新生兒在病情穩定後出院前進行初篩。未通過初篩者於產後1個月或42天左右進行復篩,復篩仍未通過者在3個月大時轉診至兒童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診斷性檢查。

  用於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常用生理學檢測方法有耳聲發射(OAE)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二者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客觀、有效、快速、准確、無創性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方法,也是早期診斷新生兒聽力損傷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機構采用耳聲發射儀進行聽力篩查。

  耳聲發射主要用於檢測耳蝸外毛細胞的功能,其具有客觀、敏感、快速、無創等特點,已成為新生兒聽力篩查的一項常規技術,常用的有瞬態誘發性耳聲發射(TEOAE)和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由於耳聲發射受新生兒受試狀態、中耳和外耳生理特性的影響,為保證篩查的通過率,篩查時間一般選在產後3~7天,新生兒處於自然熟睡或安靜狀態時進行,測試環境要相對安靜,測試前要清潔外耳道。

  由於耳聲發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用耳聲發射進行聽力篩查的初篩未通過率可達10~20%。因此未通過耳聲發射聽力篩查並不一定說明孩子聽力有問題,還有可能是因為新生兒外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胎性殘積物滯留,它們對傳入的刺激聲和傳出的反應信號造成衰減,導致耳聲發射能量減弱或消失,造成了聽力篩查“未通過”的假象。這種情況在剖宮產新生兒,以及產後不滿3天即進行初篩的新生兒中尤為多見。隨著吃奶、哭鬧等帶動軟骨運動,可以使一部分羊水和胎性殘積物排除,從而在滿月或產後42天復篩時順利通過。另外,早產兒和低體重兒聽力傳導和神經系統發育可能不成熟,住院期間聽力篩查未通過屬暫時性,隨身體各器官的發育,產後42天復查時聽力篩查通過率會明顯提高。

  因此當孩子未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時,家長不必過分擔憂,而應該密切觀察孩子平時對各種聲音的反應,同時盡量避免孩子接觸噪聲,慎用耳毒性藥物,避免孩子感冒和頭部受傷,最重要的是要按時到醫院復查,絕大多數孩子最終會是聽力正常的。即使檢查存在聽力障礙,通過早期治療和干預,也將使孩子最終融入主流社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媽媽呵護寶寶聽力需謹慎

  有個半歲的小寶寶琳琳,不知怎麼啦,媽媽發現他常用小手抓耳朵,仔細對他的小耳朵一看

過分挖耳有損聽力

  有不少人閒下來喜歡用指甲、發卡、火柴棒等物挖耳朵,無事挖耳的習慣是不符合衛生要求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