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日常保健 >> 你知道如何護理寶寶的耳朵嗎?

你知道如何護理寶寶的耳朵嗎?

  你知道如何護理寶寶的耳朵嗎?

  寶寶的耳朵是一個特別敏感、重要的器官,在這裡我們將告訴你關於這個器官的一切注意事項。

  1.耳朵的保健

  不要自行給寶寶掏耳屎

  經常有媽媽用棉簽或者搓尖的棉紙幫助寶寶在耳道裡掏耳屎。專家提醒你,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只有外耳道的外側1/2部分產生耳屎,在正常情況下,咀嚼、張嘴的動作能把耳屎排出去,3歲以下的寶寶,雖然容易出現耳屎,但是媽媽仍然不需要刻意清除。

  耳屎有特殊氣味,能阻止小飛蟲飛到耳道中去,從這個角度來說,對耳朵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用棉簽掏耳朵的行為,很容易將耳屎推到裡面去,萬一推進去了,不容易清理,甚至還可能傷害鼓膜。如果你實在想幫寶寶清理一下,就用清水輕輕地清洗一下外耳吧。

  用洋蔥敷耳能止疼

  你知道嗎?切開的洋蔥散發出的氣味,能促進血液流通,可以迅速止疼,提升抵抗力。這個方法對於早期中耳炎治療也很有幫助。

  你可以這樣用洋蔥來給寶寶敷耳:將洋蔥剁碎,用干淨、細密的紗布包起來,在微波爐裡微微加熱一下,然後放在寶寶的耳道口上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燙傷寶寶的輪廓哦。

  2.耳朵意外和風險處理

  異物進耳朵啦

  耳道異物的發生年齡段多在寶寶2~5歲之間。經常會有一些調皮的寶寶,不小心將豌豆、玻璃彈珠,甚至紐扣、電池這樣危險的小小的物體塞進了耳朵裡。父母即使及時發現了,也不可在家給寶寶掏耳朵哦,非專業的操作會很危險,可能會把異物推得更深,損傷鼓膜。應該趕緊帶寶寶去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會用專業的工具幫助寶寶把異物從耳朵中取出來。在見到醫生之前,父母應該確保寶寶進異物的一側耳朵朝下,比如歪著頭或者側躺著,避免異物進入得更深。

  另外,還存在一種情況,父母或者家人沒有注意到異物存在,寶寶也不能描述發生的意外,如果寶寶出現無原因的摳耳,耳朵流水,甚至耳道出血,一定盡快就診。

  耳朵裡進水了

  正常情況下,寶寶游泳耳朵不必采取措施。如果寶寶耳朵有傷口感染,最好不要游泳,或者游泳時戴耳塞,防止水裡的細菌進入耳朵,引發外耳道炎等病症。

  萬一水進到耳朵裡去了,父母也不必擔心。可以讓寶寶側頭,讓耳道口朝下,用手向後、向上的方向揪耳廓,有助於讓水盡快流出。

  3.耳朵的疾病與治療

  上呼吸道感染的寶寶,要注意耳朵

  連接鼻咽部和中耳的通道是咽鼓管,成人的耳朵位置高,鼻子位置低,所以咽鼓管是斜的,與水平呈30°角,當患有流感、感冒、發燒等病症時,病菌不容易上行感染耳朵。而小寶寶的咽鼓管生長發育還不完全,非常短,而且是平的,病菌很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到中耳裡引起發炎。所以,對於小寶寶來說,鼻子與耳朵看似是兩個器官,其實與健康狀態息息相關。

  當寶寶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如流鼻涕、咳嗽、發燒)時,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要盡早治療,防止發生中耳炎。

  觀察寶寶是否耳朵疼,一旦發現有揪耳朵、摸耳朵等動作,盡快到醫院治療。

  患病期間,應盡量避免寶寶坐飛機,因為在飛機升降過程中,中耳內壓力驟然變化,更容易被感染。

  注意寶寶擤鼻涕的方式,要避免兩個鼻孔同時擤,因為兩個鼻孔和嘴巴同時閉合,會使中耳裡壓力增大,增加被感染的幾率。應該先擤一側鼻孔,再擤另一側鼻孔。

  耳朵發炎了

  寶寶耳朵發炎的常見病是中耳炎和外耳道炎。中耳炎通常在寶寶1歲之後容易得,常在半夜裡疼得厲害,寶寶會哭鬧不止,不停地揪耳朵。大一些的寶寶也可能跟媽媽說耳朵不疼,但總感覺裡面有水,覺得堵得慌,聽力也下降了。一旦寶寶出現以上症狀,並且最近2周內又有咳嗽、發燒、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媽媽應考慮患了中耳炎,要盡快就醫。

  外耳道炎在寶寶的任何年齡都可能會得,夏季高發,多數時候是由於耳朵進水引起的,如果寶寶耳朵疼,老是揪耳朵,近期又有戲水、游泳的經歷,媽媽應考慮寶寶患了外耳道炎,應盡快就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慢性扁桃體炎的症狀有何表現呢

(1)平時慢性扁桃體炎的症狀多不明顯,常有急性發作病史;有反復發作的咽痛、易感冒或扁桃體周圍膿腫的病史。  (2

怎樣預防中耳炎復發

預防中耳炎的關鍵在於找出復發原因,如某些病人,除了化膿性中耳炎外,同時伴有慢性鼻炎、變態反應型鼻炎、鼻咽炎,慢性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