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日常保健 >> 有助預防中耳炎的五方法

有助預防中耳炎的五方法

  有助預防中耳炎的五方法

  小寶寶機體抵抗力弱,易引發感冒發燒等疾病,嚴重者還會引發中耳炎;加上小寶寶還不會說話,無法表達身體的不適,這就需要家長的細心觀察、發現。那麼,寶寶中耳炎有什麼症狀呢?

  一、什麼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由於中耳內發生了細菌感染,故醫學上全稱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如果孩子患了中耳炎,主要表現為耳鳴、耳痛、聽力下降和耳道流膿等,其整個臨床過程大致可分4個階段:

  (1)早期(醫學上稱咽鼓管阻塞期):小兒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出現耳鳴、耳內不適等(小兒不會表達),但耳部的難受會影響寶寶玩耍和睡眠。醫生在此期檢查可發現有耳膜(鼓膜)內陷,中耳內有積液。

  (2)進展期(醫學上稱化膿前期):表現為發高燒,體溫可達39℃-40℃,小兒哭鬧不安、聽力下降和耳痛,同時伴有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這些表現類似感冒或腸炎,極容易被忽視或誤診。檢查後可發現耳膜充血、聽骨紅腫、外凸。

  (3)高峰期(醫學上稱化膿期):小兒高燒、拒食,嚴重者面色發灰、波動性耳鳴、聽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周放射。檢查可發現耳膜外凸,中耳內積膿。

  (4)後期(醫學上稱消散期):一般在患病4-5天後,小兒的體溫下降,耳痛消失,可以入睡,但鼓膜破潰,膿液從耳道流出,耳鳴和聽力下降仍存在。

  二、小兒中耳炎的症狀

  中耳炎就是中耳上長了膿包,在膿包還沒破之前,耳內有明顯的疼痛感,疼痛可擴散至同側額部、頸部、頂部、牙齒或整個半邊頭部。得了中耳炎的寶寶常有以下症狀:

  1、哭鬧不安、拒絕吃奶,有時可發生耳後部紅腫,有疼痛感,不得讓人碰。

  2、若發現寶寶常用手抓耳朵,則表現有聽覺障礙。這需要父母的細心觀察才能發現,因為小寶寶還不會有語言表達,特別是1歲以下的小寶寶。如果寶寶對電視、收音機的聲音或鞭炮聲、爸媽的呼喚等反應較遲鈍,家長就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耳部。

  3、發燒(許多不明原因的發燒,很有可能是中耳炎引起的)、煩躁不安(有時也是聽障的一種表現)、無法安睡、夜間特別吵鬧等。

  三、有助預防中耳炎的五方法

  1、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吃完東西後要及時給寶寶濑口。

  2、為避免污水流入耳道,在給寶寶洗澡、洗頭時,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

  3、禁止用力挖小兒的耳朵,寶寶皮膚嬌嫩,很容易因破皮引起皮膚感染而使細菌侵入。

  4、盡可能保持寶寶的鼻腔清潔。當寶寶長到一定年齡時,就應該教會他自己用手帕或紙巾擤鼻子。對於小一點寶寶,可借助醫用吸鼻器吸除鼻腔中的黏液。睡覺時可以將嬰兒床的床頭墊高,大一些的寶寶可以用厚一點的枕頭將頭部墊高,避免積聚於鼻腔內的黏液流到咽鼓管內。

  5、為了讓寶寶保持安靜,很多父母在寶寶睡覺時都會讓他含著奶嘴,卻不知道,這樣會大大增加寶寶感染中耳炎的危險。研究發現,頻繁的吸吮動作容易使病菌從鼻腔後端進入到咽鼓管,所以,家長切不可讓寶寶長時間的吮吸奶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過敏性鼻炎飲食應遵循的原則

過敏性鼻炎是由於機體對某種物質過敏而引起的,並可以引起一系列過敏性症狀出現,如眼睛發紅發癢及流淚、鼻癢、膿涕、鼻

得了慢性鼻炎該如何護理呢?

   慢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由於鼻塞、流涕,病人常會自作主張滴呋麻滴鼻液,吃點鼻炎片,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