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保健應該注意:
1.克服不良習慣――掏耳
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耵聍,是耳道皮膚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屑狀耵聍,可以隨運動時的振動和下颌運動時自行排除。大塊硬結的耵聍,應該請耳科醫生用專門工具取出。掏耳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把細菌帶入外耳道,引起發炎,不僅痛苦而且難治。如果造成鼓膜穿孔,易引起感染,患中耳炎,就會影響聽力。如果耳癢難忍,可以用棉棒占酒精擦拭,但不要插入太深。
2.預防游泳性耳病
硬塊耵聍可以形成栓塞,耳朵進水,耵聍變軟膨脹,影響聽力,刺激耳道,引起發炎。如果耳膜已經穿孔,則不要游泳,以免引起各種疾病的復發。游泳時理想用用耳塞,頭部仰起,高於水面。游泳不要深潛水。一是深水會對鼓膜有壓力,二是易引起眩暈,造成危險。
3.保護好聽力
耳聰目明是身體健康的標志,平時應該注意保護好聽力。影響聽力造成耳聾的最常見原因,一是藥物中毒,二是噪音。藥物最多最主要原因,耳蝸中毒症狀主要有:用藥期間或停藥物以後,出現高調耳鳴,聽力下降,並且逐漸加重,直到耳聾。
前庭中毒的症狀主要有:眩暈、惡心嘔吐,走路不穩和平衡失調。作為醫生要了解藥物的毒副作用,可不用的堅決不用,能少用的不要多用,肌注不要點滴,不可濫用。致聾藥物有交叉易感性,一種藥不行,其他藥物也不能用。致聾藥物可母嬰感染。懷孕期間應避免使用各種耳毒性藥物。
另外,耳聾還有家族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人發現容易致聾,其他人更應注意。
4.噪聲失聰
不規律、強刺激噪聲,不僅能引起心理不適,而且能傷害聽力。噪聲損傷聽力是緩慢的,進行性損傷,很難治療。強烈刺激的音樂也會使聽力下降。
噪聲引發耳聾的特點:出現高調耳鳴,且由間歇性變成持續性,最後致聾。
判斷小兒是否耳聾,可觀察小兒對聲音的反應。如果小兒睡覺從來不被大聲音吵醒,對家長的呼喚不理睬,說話時間晚,或者一歲時,能說簡單的話了,後來生病又失去了語言能力,則應該懷疑是否對聽力有了損害,要及時聽力測試,或者一耳,或者雙耳。
青少年發生在發生長期鼻塞的情況的時候,可以去檢查是否是鼻窦炎。鼻窦炎在青少年群體中發病率比較搞,臨床有四種類型,
鼻部按摩治過敏性鼻炎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了一套按摩鼻部的鼻保健操來治療過敏性鼻炎和緩解鼻塞,效果不錯,鼻塞時揉之即通,過敏性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