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治療 >> 鼻部疾病治療 >> 警惕:四種行為易致寶寶鼻出血

警惕:四種行為易致寶寶鼻出血

   流鼻血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會很容易誘發貧血、視力下降等各種並發症,嚴重者還可以造成窒息。

  小兒流鼻血可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並會發生溢淚,淚中帶有大量血塊。長期流鼻血,不僅影響生活和學習,發展下去會引發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流鼻血原因很多,有鼻外傷、粘膜上結干痂皮、受酸、鹼異物的損傷、日曬過熱、飲酒過多等。常流鼻血是心血管系統、內器官、各種感染、血液疾病和其它疾病的並發症。 很多人流鼻血常常認為是鼻子本身出了問題,這其實有點頭疼醫生了,對於經常流鼻血應辯證診斷。

  中醫認為流鼻血是由於人的氣血上逆導致的。鼻屬於肺竅,鼻子出現病症,一般來說,與肺和肝等部位出現異常有著很大的關系。當人的氣血上升,特別是肺氣較熱時,人就會流鼻血。肺氣過熱時,人的眼底也會帶血或出血。上火和流鼻血的原因是一樣的,都是氣血上逆導致的結果。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流鼻血的成因可分為燥熱及虛弱兩類。如果經常流鼻血外,亦患有鼻敏感,流出黃色或綠色的鼻涕,又或嘴唇經常殷紅、有口氣,便是很燥熱。首先當然要清熱,更重要的是平日不要吃過量香口的食物,零食如巧克力、曲奇餅、薯條等,亦非常燥熱,應盡量少吃。病因可歸納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

  小孩流鼻血一般多是由於鼻中膈的前部受傷所致,這個區域有數條血管交會於此,且又是動脈,所以出血量很多。容易流鼻血的小孩大概可分為下列幾種:

  一、罹患感冒的小孩──因為感冒會使得鼻黏膜的扺抗力降低,加上感冒的症狀(鼻塞、流鼻水、鼻膿等)會令小孩做出一些直接傷害到鼻黏膜的動作(如用力擤鼻涕、挖鼻孔等),因而易流鼻血。

  二、罹患鼻過敏的小孩──因鼻子發癢、流鼻水、鼻塞,會經常挖鼻子,因而使得鼻黏膜經常受傷而流血。

  三、有用手指摳挖鼻孔習慣的小孩──由於經常摳挖鼻孔使得鼻子等入口處及鼻前庭反復受傷,結痂,再沾上鼻屎,小朋友更會情不自禁地摳挖,如此惡性循環,久而久之,鼻子入口處及前庭部就會產生潰爛,而容易流血。

  四、有血液疾病的小孩──這種小孩雖然鼻子沒有受傷,但卻時常流鼻血,通常流速緩慢,但是次數卻很頻繁,這種型態的流鼻血常是由於血液疾病所致,遇上此情況,須立刻到醫院做血液檢查,以防萬一。

  應對措施

  1、將流血一側的鼻翼推向鼻梁,並保持5—10分鐘,即可止血。如兩側均出血,則捏住兩側鼻翼。鼻血止住後,鼻孔中多有凝血塊,不要急於將它弄出,盡量避免用力打噴嚏和用力揉,防止再出血。

  2.左鼻孔流血,舉起右手臂,右鼻孔流血,舉起左手臂,數分鐘後即可止血。

  3.取大蒜適量,去皮搗成蒜泥,敷在腳心上,用紗布包好,可較快止血。

  4.坐在椅子上,將雙腳浸泡在熱水中,也可止鼻血。

  5.用自來水或井水(涼水)皆可,讓其中一只手浸濕(把水灑在手上)後,在脖子後拍幾下就可以止血。

  飲食調理

  隨著人們知識面越來越廣泛,大家都知道鼻出血的危害很大,所以應該要多注意,一般情況下,孕婦如果鼻出血的話,可以多吃一些蝦可以預防鼻出血現象,在日常膳食中,孕婦應該要多吃富含維生素E、D、PP類食物,比如蔬菜類的有絲瓜、白菜、青菜、油菜、黃瓜、西紅柿等,如果孕婦可以多吃水果類的杏、蘋果、桃、芒果、紅棗等,以及豆類、乳類、瘦肉、蛋類等,增強血管彈性。同時應該要注意孕婦也應該要多加調養。

  父母不可看到大量出血就亂了方寸,最好立刻用拇指及中指同時緊壓兩側鼻翼,使出血的部位受到壓迫而停止流血,約五分鐘後松手看看是否止血了,若繼續流血,則再重復緊壓鼻翼五至十分鐘,則大多數可止血,若不行,就必須趕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急診了。

  許多父母看見孩子流鼻血,常會用衛生紙或棉花塞入小孩鼻腔意想止血,但常因壓力不夠或部位不對,不能止血,此時父母常會讓孩子平躺下來,以為可幫助止血,其實這麼做並不是適當的,因為孩子一躺下來,原本往外流的鼻血就會往後流入口腔,流向喉嚨,反而使小孩呼吸困難,或吞入大量血液,刺激胃壁引致嘔吐且帶血液,更令父母驚慌失措。

  小編提示:其實寶寶流鼻血不用太緊張,妥善處理就可以解決鼻出血症狀,如果處理不好可趕快去醫院檢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鼻囊腫患者的飲食保健法

  鼻囊腫患者的飲食保健   一、適宜的飲食:   (1)感染宜吃鳗魚、文蛤、水蛇、針魚、鯉魚、麒麟菜、芹

兒童腺樣體肥大應及早治療

    打鼾導致多動嗜睡   專家在接診中發現,鼾症患兒家長往往會把孩子睡覺不踏實、多用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