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女士患慢性鼻息肉、增生性鼻窦炎已10多年了。近一周來,因出游在外受了點風寒,自覺全身酸痛、頭痛不適。但她沒有在意,只是從藥房買來了阿司匹林片,一日三次服用。當她第三次服藥時,突然感到全身發熱,面頰、皮膚潮紅,伴全身皮疹、瘙癢,繼而出現鼻塞、流涕、嗆咳、哮喘、氣憋、呼吸困難等症狀,家人立即將她送往醫院就診。
經專家會診,歐女士被確診為“阿司匹林性哮喘綜合征”。專家解釋說:“‘阿司匹林性哮喘綜合征’好發於3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發病無明顯季節性,多數在原有鼻病基礎上服藥後5分鐘~24小時發病。
其發病主要見於患有慢性鼻息肉、增生性鼻窦炎和哮喘病者。”專家提醒,患者若有慢性鼻息肉、增生性鼻窦炎等鼻病史和本身是特異性過敏體質,且對一般常用藥物過敏,應慎用阿司匹林類藥物,以免過敏反應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
鼻息肉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西醫治療
(1)類固醇激素療法,可用於息肉較小時,用皮質激素類氣霧劑噴霧,以防止息肉生長或促使息肉消失。鼻息肉術後用氣霧劑噴入鼻腔,防止息肉復發。
(2)手術摘除常用的有鼻息肉(圈套器)摘除術。對大的息肉亦可在鼻內窺鏡下進行手術摘除。但手術和類固醇激素治療後,容易復發。
中醫治療
鼻息肉的中醫辨證論治分型:
(1)肺經濕熱證:鼻流黃涕,量較多,鼻塞嗅減,頭腦昏痛,息肉淡紅,鼻粘膜色紅增厚;舌尖紅苔黃膩,脈實。治宜清宣肺熱,祛濕散結。方用辛夷清肺飲加減:辛夷花 20g,石膏30g,知母6g,栀子12g,黃芩15g,枇杷葉15g,升麻15g,桑白皮40g,車前子30g (包),澤瀉20g,杏仁6g,甘草3g。
(2)痰濕結滯證:流涕白粘或稀白,量多,鼻塞不減,嗅覺減退,頭重昏悶,胸悶痰多。息肉色白如脂或如石榴子狀,光滑水亮;舌淡苔白膩,脈緩滑。治宜燥濕化痰,散結消息。方用導痰湯加減。藥用:膽星9g,陳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5g,雲苓20g,澤瀉15g,白術20g,生牡蛎24g,浙貝母15g,山甲10g,昆布15g,枳殼 15g,砂仁10g。
(3)肺脾氣虛證:流涕清稀或稀白,息肉淡白或蒼白,或術後反復再發,伴倦怠乏力,易感冒;舌淡苔白,脈緩弱。治宜補益肺脾,化濕散結。方用補中益氣湯合二陳湯加減。
藥用:黨參30g,黃芪30g,白術20g,升麻15g,柴胡12g,當歸10g,陳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2g,雲苓20g,苡仁30g。鼻塞重加蒼耳子30g,細辛5g,辛夷花15g;易感冒加防風15g;
若息肉暗紅加桃仁12g,三稜10g,莪術10g。外治可用消息靈或硇砂散吹敷,鼻塞重用鼻炎靈(蒼耳子、白芷、辛夷各60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體石蠟1000ml。制法:將蒼、芷、辛、油同放鍋內,浸泡24h,加熱,待藥呈黑黃色撈出再下冰片,薄荷霜,液體石蠟,備用)滴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