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耳病>疾病用藥內耳是人體的感音器官和平衡器官,內耳病>疾病可導致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和平衡失調。
該病一旦發生,除少數可自行恢復外,大多屬不可逆性改變,需行耳康復治療。臨床上通常采用的血管擴張劑(如地巴唑、西比靈)、能量合劑(如ATP、輔酶A)、B族維生素(VitB1、VitB12)、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藥物和皮質類固醇激素等,療效尚難肯定。
內耳病>疾病的另一大症狀是眩暈和平衡障礙。藥物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症狀以減輕患者痛苦,預防或減少發作次數。眩暈發作期,除臥床休息,減少光、聲等刺激,盡量減少頭部活動等一般性處理外,可采用下列藥物進行治療(應盡量肌肉或靜脈給藥):
①前庭功能抑制藥,如安定和舒樂安定;
②鈣離子拮抗劑,如西比靈和尼莫地平;
③抗組胺藥物,如苯海拉明和敏使朗;
④鎮吐藥,如二苯哌啶丁醇(眩暈停);
⑤抗膽鹼類藥物,如山莨菪鹼和東莨菪鹼;
⑥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E、B1、B6、C等,作為輔助用藥。
⑦改善內耳微循環的藥物,如5%~7%的碳酸氫鈉溶液、倍他啶、罂粟鹼、丹參、葛根素等;
二、外耳病>疾病用藥外耳病>疾病主要是外耳道疖腫和彌漫性外耳道炎。
1.耳道疖腫早期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青霉素為首選藥物,如已作細菌培養,則根據藥敏試驗選擇用藥;耳廓和外耳道用75%酒精、4%硼酸酒精或2.5%碘酊清潔消毒;疖腫初期可用10%魚石脂甘油或50%硫酸鎂甘油紗條敷貼,兩者可交替使用,每日更換;膿腫成熟後切開引流,術後繼續用魚石脂甘油紗條填塞。
2.彌漫性外耳道炎仔細清除耳道內分泌物及脫屑;作耳道分泌物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以選擇有效抗菌藥物,對疑有真菌感染者,應作相應檢查;耳痛劇烈者,可給予鎮靜及鎮痛藥物;耳道腫脹並有大量滲液者,用收斂劑濕敷,常用藥有5%醋酸鋁溶液、3%硝酸銀、0.1%雷佛諾爾或0.2%呋喃西林;滲液減少後局部可用抗生素和皮質類固醇溶液或乳膠;慢性炎症致外耳道狹窄者,待炎症痊愈後行外耳道成形術。外耳道炎症(或疖腫)反復急性發作或頑固的慢性外耳道炎者,應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挖耳和保持耳道干燥;應徹底治愈引起抵抗力下降的全身疾患,如貧血、維生素缺乏、內分泌紊亂、糖尿病等。
很多人得了突發性耳聾,但是不重視。幾天之後,導致耳朵完全聽不見,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那麼突發性耳聾的原因
耳鳴的治療和調理方法如果出現了耳鳴耳聾怎麼辦?這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問題,如果是耳聾,一定要及時治療;而如果是耳鳴,則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