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的化膿性細菌感染,多發生在外耳道外三分之一的軟骨部,又稱局限性外耳道炎。好發於夏秋季,病原菌中以葡萄球菌多見。挖耳是最常見的誘因,游泳、醫生進行外耳道沖洗、中耳長期流膿及外耳道濕疹等也可誘發本病。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內分泌紊亂及貧血等患兒也易發本病。
患了外耳道疖怎麼治療呢?
疖腫未成熟時,可用細棉條蘸魚石脂膏置於疖腫處,每日更換1-2次,以促進炎症吸收,並可加用局部熱敷,紅外線照射等促進炎症局限或疖腫成熟的治療方法。
疖腫自行破潰,疼痛即可消失,經1-2次清潔耳道後可痊愈。疖腫已成熟而未破時可用細棉簽蘸30%-50%硝酸銀或純石炭酸燒灼膿頭,使其破潰;或順外耳道長軸方向切開排膿。如疖腫未成熟而進行切開,可使炎症擴散,應加以注意。切開後可置浸有抗生素之紗條或橡皮條引流。
疼痛較劇時可給予鎮痛劑;症狀較重者應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糾正挖耳習慣,游泳、洗頭或淋浴後應及時將外耳道拭干可以預防外耳道疖的發生。
以上是專家給出的治療外耳道疖的專業的西醫治療方法。另外,專家還給出了一些預防外耳道疖的方法,小編認為預防對於正常人來說是十分關鍵的,還望大眾也有此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