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健康問答 >> 乳突炎問答 >> 猩紅熱症狀

猩紅熱症狀

猩紅熱症狀

男 | 0歲

病情描述:

小孩子己近4周歲了,去看8月,11月得了兩個猩紅熱,今年6月20號左右又得猩紅熱,為什麼我的孩子老是這樣?症狀:先發熱,出疹,到醫院中掛瓶一周,病好後,全身脫皮,手腳脫皮更歷害。少見其他孩子得這病,我小孩子卻得好幾次,心煩中,知道的幫我指點指點

曾經的治療情況和效果: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

提示: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醫生回復:

病情分析:猩紅熱是由能產生紅疹毒素的A組B(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變為咽峽部及扁桃體等局部產生炎症變化,由於外毒素進入血循環,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現,其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以發熱、咽喉腫痛或伴腐爛、頭痛、嘔吐,全身彌漫的猩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重症可見心、腎及關節病損。發病季節以冬春季較高,易感者多為兒童,尤以2~8歲為多。本病屬中醫“溫病”范疇,又名“爛喉丹痧”、“疫痧”、“喉痧”、“陽毒”等。病原體:乙型甲組溶血性鏈球菌產紅疹毒素,是本病致病菌株。此類菌株有不同類型。因其抗原不同,無交叉免疫,因此患過本病者,再感染新株時,有再患猩紅熱的可能。該菌產生多種酶及外毒素,疾病早期易從鼻咽分泌物中分離該菌。該菌在體外生活力不強。在痰液、膿液和滲出物中能生存數周。在60℃30分鐘、碘酊和在0.5%石炭酸和0.2%升汞中15分鐘,可以滅活。現代醫學病理: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人及帶菌者,病人和帶菌者的鼻咽部帶菌的分泌物通過飛沫侵入易感者的呼吸道,感染後可引起炎症反應、毒素反應和變態反應。當人體對菌毒的免疫力低下,或毒素力強時,細菌可由局部經管腔或經淋巴管進入鄰近組織,產生扁桃體周圍膿腫、鼻旁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頸部淋巴結炎、蜂窩織炎等。在少數情況下細胞可侵入血循環形成敗血症及遷延性化腔病灶,嚴重時產生發熱等全身症狀及皮疹。細菌產物被吸收入血循環,可引起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紅疹毒素可引起真皮層炎性滲出,上皮細胞增生,表皮角化加速。在毛囊周圍皮膚水腫,上皮細胞增生和單核及淋巴細胞浸潤,形成丘狀雞皮疹。恢復期,表皮壞死角化層脫落,形成特征性脫皮。粘膜充血,有時呈點狀出血,形成粘膜內疹。肝脾淋巴結等間質血管周圍有單核細胞浸潤,並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及細胞脂肪變性。心髒可有混濁及變性,嚴重者可壞死。腎髒呈間質性炎症,表現為心腎滑膜組織等非化膿性炎症。腎組織呈腎小球腎炎的病理改變,關節滑膜呈炎症改變,心、腎、關節的病損形成同免疫反應有關。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外感溫熱疫毒是引起猩紅熱發病的主要原因,氣候寒溫失調,人體正氣虧虛則是本病的誘發原因。猩紅熱疫毒之邪自口鼻吸入,肺胃受邪。熱重毒甚,一旦侵入人體,旋即化熱化火。咽喉為肺胃之門戶,毒火上沖咽喉,則發生紅腫熱痛,化腐成膿,所謂“熱盛則腫,毒盛則爛”。肺主皮毛,胃主肌肉,溫熱疫毒蘊結於肺胃,外竄肌膚,發為丹痧,密布肌表,宛如錦文。本病循衛氣營血途徑傳變,初起多見肺衛表證,但為時較短。疫毒由表入裡,化燥為火,充斥氣分營分,可出現氣營兩燔之重證。或正氣素虧者,則邪毒內陷厥陰,使心火內熾,肝風內動,風火相煽,出現高熱、神昏、驚厥之證。血熱甚者,可致血熱妄行,而出現皮疹紫紅或瘀點,甚至出現內閉外脫的凶險局面。疾病後期,熱耗陰津,肺胃陰傷,由實轉虛,以及熱毒傷心,流注關節,或損傷肺、脾、胃、腎水液代謝功能,則發生種種變證。臨床表現:潛伏為1-6天,通常為2-3天。典型病例表現分三期。前驅期:起病急驟,從發熱到出疹數小時到達4小時,高熱39℃以上,畏寒或戰栗、頭痛、嘔吐、咽痛(吞咽更劇)、咽部充血、扁桃體紅腫,或有點狀膿性滲出,甚至滲出物融合成片。頸部及颌下淋巴結腫大有壓痛。舌苔白,舌尖及邊緣發紅,舌刺腫大呈楊梅舌。軟颚處有細小密集紅疹或細小出血點的粘膜疹。發疹期:起病12~48小時內,全身皮膚呈彌漫性鮮紅色,壓之褪色,其上散發針尖大小紅色疹,以頸部、腋窩及腹股溝等皮膚皺折處皮疹密集,形成紅色帕氏線(Pastia征),皮膚有瘙癢感,兩頰潮紅,口唇周圍蒼白(環口蒼白圈)皮疹持續時間依病情輕重而異,2天或1周左右,此期中毒症狀也較重。恢復期:體溫下降,一般狀況良好,皮疹消退後脫皮,輕則糠屑樣,重者見片狀,手掌腳底呈手套和襪套狀脫皮,脫皮可持續2~4周,無色素沉著。特殊類型:輕型:熱度不高,咽部稍紅,出疹少而色淡,皮膚脫屑後才回顧性診斷為猩紅熱。中毒型:病勢發展迅速,突發高熱,全身中毒症狀嚴重,常伴有嗜睡、谵妄、嘔吐、昏迷、驚厥等。皮疹呈片狀紅斑,且伴有出血點或瘀斑,病情嚴重才可引起各種化膿性並發症。膿毒型:咽炎嚴重,多見化膿或壞死改變。目前中毒型、膿毒型已少見。外科型:從局部傷口侵入形成局部化膿性炎症,多繼發於皮膚創傷、燒傷或產道感染。其特點是皮疹首先在傷口周圍出現,再波及全身,無咽部炎症,預後良好。診斷:1.流行病學:有與猩紅熱、咽峽炎及扁桃體炎患者接觸史。2.臨床表現。3.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白細胞數增高>12×109/L,中性粒細胞>75%。鑒別診斷:1.麻疹:起初有明顯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狀及口腔粘膜可見柯氏斑。皮疹在第4病日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為暗紅色斑丘疹,皮疹之間有正常皮膚,面部皮疹特別多。2.白喉:本病的咽峽炎比猩紅熱患者輕,但假膜較堅韌且不易剝離。3.急性扁桃體炎:體溫較高而中毒症狀較輕,其咽部炎症與猩紅熱的咽峽炎很難區別,但不出現全身性皮疹可鑒別。4.藥疹:有用藥史,皮疹有時可呈多樣化表現,既有猩紅熱樣皮疹,同時也有荨麻疹樣疹。皮疹分布不均勻,出疹順序也不象猩紅熱那樣由上而下,由軀干到四肢,瘙癢較劇。無楊莓舌,無咽峽炎症狀。5.金黃色葡萄球菌性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進展快,中毒症狀重,也可引起猩紅熱樣皮疹,但患者多有皮膚感染及創傷。現代醫學療法:一般護理:按呼吸道傳染病隔離治療7天,臥床休息。注意口腔衛生,以鹼性硼酸溶液或溫水漱口。飲食宜清淡,易於消化,重症者及時更換體位,防止褥瘡。藥物治療:抗菌藥物首選青霉素80萬單位,每日三次,療程一般為三日。如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劑量為20~40mg/kg/d,分3~4次口服或靜脈滴注。也可用SMZ?/FONT>TMP成人4片/天,分2次口服。對嚴重中毒患者,則應加大青霉素的劑量,200~400萬單位/天,可由靜脈滴入,連續用藥到熱退以後3天。並酌情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氫化考的松每日100~200毫克,靜脈點滴,連3~5天。若發生感染中毒性休克,應積極擴容、糾酸,給以血管活性藥物等,按抗休克原則處理。如並發風濕病,可給予抗風濕治療,阿斯匹林3~5克/天,分3~4次口服。症狀控制後,藥量可減半,積極的抗風濕治療,可預防心髒瓣膜病的發生。中醫辨證分型治療:1.邪在肺衛型:症狀:突然起病,發熱,頭痛,怕冷,咽紅腫痛,甚則潰爛,惡心嘔吐,皮疹稀少,舌質紅,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有力。治法:清熱利咽解毒。方藥:銀翹散加減。銀花20克,連翹20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馬勃10克,生甘草6克,淡豆豉10克,牛蒡子15克,荊芥10克,赤芍9克,大青葉30克。水煎服,一日一劑。2.邪入氣營症狀:高熱,煩躁不安,口渴欲飲,咽喉極度充血,扁桃體紅腫並有白色滲出物,皮疹猩紅彌漫,舌質紅绛起刺狀如楊莓,舌苔黃糙,繼之剝脫,脈洪數。治法:清氣涼營,瀉火解毒。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大青葉、鮮生地各30克,石膏20克,丹皮9克,赤芍9克,知母9克,黃芩10克,淡竹葉9克,玄參15克,桔梗5克,生甘草4.5克,黃連3克。水煎服,一日一劑。3.邪毒內陷症狀:高熱,煩躁,昏迷,谵語,抽搐,皮疹呈紫紅色或伴有瘀點,舌紅绛,脈細數。治法:清營涼血,鎮驚熄風。方藥:清營湯加減。廣犀角10克,鮮生地30克,紫草30克,銀花9克,連翹9克,丹皮、赤芍各9克,黃連3克,竹葉卷心9克。水煎服,一日一劑。4.余毒未盡症狀:發熱,心悸,胸悶,神乏,多汗,肢節疼痛,舌苔薄,脈數無力或結代。治法:益氣養血,滋陰寧心。方藥:炙甘草湯加減。甘草15克,人參10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生地12克,麥冬15克,石斛10克,五味子10克,柏子仁10克,桂枝5克。水煎服,一日一劑。5.肺胃陰虛症狀:納呆神疲,唇口干燥,或有干咳,皮膚脫屑,舌紅少津,脈細數。治法:養陰生津,清熱潤喉。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20克,天冬10克,麥冬15克,石斛15克,玄參15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蘆根10克。水煎服,一日一劑。預防:隔離患者,咽拭子培養連續3次陰性、無並發症才解除隔離。患者的分泌物及污染物應及時消毒。對密切接觸的易感者,檢疫7~12天。出現咽炎或扁桃體炎時,應隔離患兒,應用青霉素等藥3~5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