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耳聾 >> 耳聾預防保健 >> 預防耳聾從日常保健做起

預防耳聾從日常保健做起

    據統計,我國聽力語言障礙患者多達2057萬,而且還在以每年3%~8%的速度增加。  造成聽力語言障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避免耳朵受到傷害?在全國“愛耳日”到來之際,記者采訪了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戴海江。  戴主任告訴記者,人的語言學習在1歲左右開始,一般2~3歲就能說完整的句子,5~8歲則是學習語言的最佳階段,如果在這一階段失去了聽覺,那麼語言功能也將無法培養。成年人由於語言功能已經形成,耳聾後不會喪失語言能力,但由於聽不到聲音,他們說話時的語音、語調都會發生變化。  戴主任說,導致耳聾的原因分為先天性因素和後天性因素兩類。  先天性因素包括近親結婚、遺傳,母親在懷孕時感染病毒,或使用藥物不當等。這些因素都可使嬰兒的耳道先天發育不全、畸形,從而造成耳聾。  後天因素則有很多種,首先是炎症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耳聾,其中最主要的是腮腺炎,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痄腮”。此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常常在冬、春季流行,常見於2~10歲的兒童。此病導致的耳聾多為單側重度聾,甚至全聾,由於多為一側聾,不易被察覺。後天因素中的第二個因素是藥物中毒。戴主任說,如果使用了某些耳毒性藥物,可能會發生藥物中毒性耳聾。這種原因造成的耳聾是由於耳朵的神經細胞遭到損害所致,發生後較難恢復。其中以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造成的耳聾最多。此外,由於外傷、噪聲所引起的耳聾也占一定比例。例如放鞭炮、意外爆炸、外界壓強過大、長期接觸噪聲環境等,都可造成暫時性或永久性的聽力損失。此外,不良的衛生習慣、耳內異物、鼻咽部的腫瘤等都可以造成耳聾。  對於老年性耳聾,戴主任說,除了炎症和藥物方面的因素外,老年性耳聾還與老年人自身的特點有關。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各種機能逐漸衰退,聽覺系統也會老化,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很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壓、心髒病、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疾病,如果造成體內微循環障礙,使得耳部供血不足,也會引起耳聾。  戴主任特別提到了突發性耳聾,即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下降或喪失,發作時常伴有耳鳴、耳堵、耳悶、眩暈等症狀。目前,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正在不斷增加,並有年輕化的趨勢,應引起人們的重視。戴主任說,這種耳聾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精神緊張、勞累、情緒激動、熬夜等。  能夠造成耳聾的原因如此之多,因此,對耳朵的日常保健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戴主任說,對於預防先天性耳聾,首要的工作就是提倡優生優育,避免近親結婚,並做好新生兒及兒童的聽力普查工作。母親在懷孕期間應注意自身的衛生保健,如生病,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療單位接受檢查治療,用藥一定要謹慎。  如何預防後天性耳聾呢?首先,一旦發生炎症感染,應及時治療。如果兒童有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必要時可實施手術切除。母親在給嬰兒喂奶時,應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盡量使嬰兒頭部豎直,防止乳汁流入咽鼓管。此外,要保持耳道內的清潔衛生,防止髒東西進入耳內。  其次,應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戴主任說,醫務人員和家長一定要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症,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  第三,要注意避免耳外傷。一方面要防止耳部受到撞擊,另一方面要避免接觸噪聲,如必須在噪聲環境中工作,應做好個人防護,一旦發生聽力下降,應脫離噪聲環境進行治療。  另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衛生、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並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這些對預防耳聾都有積極的作用。  目前治療耳聾的手段有:通過手術重新建立聽力系統;使用藥物擴張耳部血管,營養神經,恢復聽力;配戴助聽器。對於配戴助聽器也無效的重度耳聾,可通過人工耳蝸植入來恢復聽覺。據戴主任介紹說,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展這項手術,現在國內許多醫院都能實施此項手術,它已成為耳聾患者恢復聽力的希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