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耳外傷 >> 耳外傷臨床症狀 >> 怎樣檢查外耳道及鼓膜?

怎樣檢查外耳道及鼓膜?

    首先受檢者側坐,耳廓朝向檢查者;檢查者將額鏡反光的焦點先投射到受檢者的外耳道口處。調整焦距時,檢查者可前、後移動頭部,使最亮的光點射於被檢部位上。對於小兒患者,應囑其父母將之側抱坐於大腿上,並用兩側大腿夾住患兒小腿,一手固定其頭,另手繞過其雙臂抱住上身,即可進行檢查。常用的檢查方法有:

    (1)徒手檢查法:

    牽拉耳廓及耳屏,使外耳道變直。因為外耳道並非一直線,而是略呈S形彎曲,由外1/3軟骨部和內2/3骨部所組成,其中外段方向向內、向後、向上,內段方向轉為向內、向前、向下。新生兒呈一裂縫狀,幼兒外耳道方向向內、向前、向下,故檢查外耳道及鼓膜時必須輔以一定的手法,使外耳道變直,才有利於檢查。

    ①雙手檢查法:檢查者一手將耳廓向後、上、外方輕輕牽拉,使外耳道變直;另手食指將耳屏向前推壓,使外耳道口擴大,以便看清外耳道深部及鼓膜。

    ②單手檢查法:如檢查者右手需進行操作(如拭洗膿液,鉗取耵聍、異物等),則用左手牽拉耳廓進行檢查。查左耳時,左手從耳廓下方以拇指和中指挾持並牽拉耳廓,食指向前推壓耳屏;查右耳時,左手則從耳廓上方以同法牽拉耳廓,推壓耳屏,即可看清外耳道和鼓膜。

    ③嬰幼兒檢查時應將耳廓向後下牽拉,同時將耳屏向前推移,方能使外耳道變直擴大。

    (2)耳鏡檢查法:

    ①窺耳器檢查法:窺耳器形似漏斗,口徑大小不一。檢查時,應根據外耳道的寬窄選用口徑適當的耳鏡。檢查者左手牽拉耳廓使外耳道變直,右手將窺耳器輕輕置入外耳道內,伸入方向應與外耳道縱軸一致,目的在於壓倒耳毛。因為通過窺耳器只能看見鼓膜的一部分,故窺耳器不應超越外耳道的外1/3,才便於上下左右移動,以觀鼓膜全貌;同時也可避免因置入過深壓迫骨部,引起疼痛和咳嗽。如果操作熟練,可在檢查左耳時,以左手中指推耳廓向上、後、外方,左手食指和拇指持窺耳器插入外耳道,空出右手操作;檢查右耳時,左手中指與食指挾住耳廓將之向後、上、外方提拉,同時左手食指與拇指夾持窺耳器插入外耳道。窺耳器插置妥當後,即可利用額鏡反射光線進行檢查。

    ②電耳鏡檢查法:電耳鏡是自帶光源和放大鏡的耳鏡,放入外耳道時也如窺耳器法。此法可檢查肉眼不能察覺的較細微的病變,對嬰幼兒及臥床病人較方便,在缺乏額鏡反射光源的地方尤其重要。

    ③鼓氣耳鏡檢查法:耳鏡漏斗狀的遠端插入外耳道,近端為一具有放大作用的玻璃片封閉。耳鏡的旁側開一小孔,通過小橡皮管與一橡皮球相接。檢查時利用額鏡反射光線或電耳鏡的光線進行觀察,將適當大小的鼓氣耳鏡置於外耳道內,注意使耳鏡與外耳道皮膚貼緊,然後通過反復擠壓——放松橡皮球,在外耳道內交替產生正、負壓,同時觀察鼓膜向內、向外的活動度。鼓室積液或鼓膜穿孔時鼓膜活動度降低或消失,咽鼓管異常開放時鼓膜活動明顯增強。鼓氣耳鏡檢查還可發現細小的、一般耳鏡下不能發現的穿孔,通過負壓吸引作用還可使一般檢查時不能見到的膿液從小的穿孔向外流出。此外也可用鼓氣耳鏡檢查镫骨腳板的活動度、迷路有無瘘管,以及進行鼓膜按摩等治療。

    另外,臨床上還有鼓膜顯微鏡、手術顯微鏡和可屈性纖維內窺鏡能更精細地觀察鼓膜的各種細微變化,並攝像存檔。電鼓室鏡可觀察鼓室內的各種病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