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關於中耳炎 >> 中耳炎的分類和治療

中耳炎的分類和治療

   分泌性中耳炎

    指伴有鼓室積液的中耳非化膿性炎症又稱卡他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滲出性中耳炎膠耳藍鼓膜等病變發展可形成膽固醇肉芽腫性中耳炎粘連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等小兒及成人均可發病但小兒占明顯而且多數由於可致成難以治愈的聽力障礙應引起重視該病的基本原因是咽鼓管阻塞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小兒腺樣體肥大鼻咽腔腫瘤鼻腔阻塞性病變腭裂鼻咽癌放療等感染和自身免疫紊亂也是重要原因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耳內堵塞感耳鳴及聽力障礙小兒則常被家長發現聽力減退診斷需靠耳鏡檢查聽力檢查及聲導抗測試等治療以病因治療為主改善咽鼓管通氣功能,促使恢復鼓室壓力可選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咽鼓管吹張鼓膜穿刺或注入藥物鼓膜切開置入通氣管等;適當應用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晚期形成膽固醇肉芽腫性中耳炎後,應行手術治療。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指細菌感染所致的中耳急性化膿性炎症多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或並發於急性傳染病鼓膜外傷穿孔感染等本病多見於嬰幼兒最突出症狀是耳痛小兒常表現為哭鬧不安自已用手抓耳,常有體溫升高。早期檢查時發現患耳鼓膜明顯充血、膨隆,伴聽力減退。病程稍久者鼓膜可自行穿破耳內流膿此時耳痛及全身評價症狀可隨之減輕。治療應強調全身抗感染治療可選用廣譜足量抗生素鼓膜已穿孔者耳內滴用抗生素滴耳液全身症狀較重或合並急性乳突炎而鼓膜尚未穿孔者,應及時行鼓膜切開排膿,以免炎症擴散本病如能得到及時恰當治療一般預後良好炎症消退後鼓膜可自行愈合否則,可轉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通常由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沒有得到及時有效治療轉化而來,鄰近器官疾病可促使本病發生,如化膿性鼻窦炎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等。臨床特點是長期或反復耳流膿聽力減退鼓膜穿孔。本病可分為三種類型:單純型、骨瘍型和膽脂瘤型。單純型者,病變僅限於粘膜層上感或耳內進水可引起發作耳流膿為間斷性分泌物為粘液性或粘膿性鼓膜穿孔位於緊張大德部骨瘍型和膽脂瘤型者,病變可破壞骨質引起精湛嚴重並發症如迷路炎面癱耳源性敗血症腦膜炎腦膿腫等,臨床表現耳流膿為持續性膿有臭味鼓膜穿孔位於松弛部或邊緣性或大穿孔破壞鼓環並有肉芽息肉或膽脂瘤樣物。醫生通常根據病人症狀,並結合耳專科檢查和影像學資料(乳突CT等)等做出以上分型的診斷,並選擇相應的手術治療方案,包括乳突根治、鼓室成形、人工聽小骨植入聽力重建等。  中耳炎的分類和治療     氣壓損傷性中耳炎     氣壓損傷性中耳炎又稱為耳氣壓性創傷是由於大氣壓力急劇變化引起鼓室內外壓力相差較懸殊所致的中耳創傷性炎症     致傷機制:正常情況下鼓室可借咽鼓管通向鼻咽部而與外界相通以保持氣壓平衡咽鼓管通氣功能障礙是本病發生的主要解剖學因素例如飛機上升時鼓室內空氣容易經咽鼓管逸出而在飛機下降時外界氣壓升高咽鼓管口因活瓣關閉作用使鼓室內壓力不能同時升高鼓室的相對負壓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性改變此時如果沒有明顯的咽鼓管阻塞性病變存在而且有意識地進行吞咽和捏鼻鼓氣等動作可使咽鼓管開放從而預防本病發生鼓室病變與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相似但進展很快發病初期鼓室血管擴張血清滲出黏膜腫脹若鼓室壓力繼續下降則可使鼓室粘膜血管破裂出血少數可發生鼓膜突然破裂     診斷:輕者僅覺耳內不適閉塞感及輕微疼痛聽力稍有減退嚴重者常突感耳悶耳內刺痛聽力明顯下降;有時負壓通過鼓室內壁兩窗刺激迷路或因內耳代謝功能受到損害而出現眩暈耳鳴少數還可引起感音性聾上述症狀可因鼓室負壓繼續加大而加重如鼓膜發生破裂鼓室負壓消失耳痛即可緩解但聽力障礙和耳鳴可加重     耳鏡檢查可見輕者鼓膜內陷松弛部及錘骨柄等處充血;重者鼓室積液透過鼓膜可見液平面或氣泡;鼓室積血時鼓膜可呈深藍色或紫色有時鼓膜表面有血疱瘀斑或有裂隙狀穿孔聽力檢查常為傳導性耳聾     治療:首先應積極采取恢復鼓室內外氣壓平衡的措施如進行吞咽咀嚼打呵欠等動作也可施行咽鼓管吹張局部滴用血管收縮劑以減輕鼻腔及咽鼓管咽口粘膜的腫脹以促使咽鼓管通暢有鼓室積液或積血者可在無菌操作下行鼓膜穿刺抽吸術或鼓膜切開術吸淨液體或積血鼓膜破裂者以消毒棉球填塞外耳道口保持干燥待其自愈有圓窗膜破裂者應行鼓室探查及圓窗膜修補術耳部可進行紅外線或超短波等物理治療 (實習編輯:沈富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中耳炎——鼓膜穿孔的中醫治療方法

   鼓膜穿孔的常見原因   尖銳的物體如棉簽、鉛筆意外地刺入耳內導致鼓膜穿孔;突然氣壓增加

保健:躺著吃奶易得中耳炎

保健:躺著吃奶易得中耳炎  很多媽媽為了圖省事,給寶寶平躺著喂奶,或讓寶寶躺著吃奶瓶。在日前北京同仁醫院舉辦的愛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