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常見的五官科疾病,是由於中耳細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化膿性疾病。中耳炎患者的主要表現為耳鳴、耳痛、聽力下降和耳道流膿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致聾。那麼患了中耳炎要如何治療呢?以下是常見的三種中耳炎的治療方法:
卡他性中耳炎 卡他性中耳炎即非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主要表現為耳悶和聽力下降。在患病前常有感冒史,急性期可有輕度的耳痛。滲出性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加強本病的預防工作對小兒的防聾治聾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中耳炎的治療中除全身應用抗菌和抗病毒藥物外,鼻腔局部滴藥顯得尤為重要,常用的滴鼻劑為1%麻黃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黃素液滴鼻劑。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患者常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和耳痛、耳流膿。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更應重視鼓室內膿液的及時排出,以防引起聽骨鏈的損害。所以,對小兒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鼓膜切開,通暢引流,而且後者對中耳炎的治療更為重要。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多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反復發作或者耳內進水引起。預防感冒和防止耳內進不清潔的水是預防的關鍵,治療同可參照其它中耳炎專題。另外有的兒童可患者先天性膽脂瘤,需要手術治療中耳炎。 綜上所述,以上是小兒中耳炎的常見治療方法的介紹,希望家長朋友們引起注意。【引起疾病的原因】 咽鼓管是連接鼻腔後方的鼻咽部和中耳之間的管道。在急性上呼吸道感
幼兒耳部結構未發育,感冒易誘發中耳炎這與其耳部結構有關。兒童特別是3歲以下的幼兒耳部結構尚未發育完善,尤其是連接中耳和咽部的咽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