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的孩子會出現中耳炎,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的出現危害很多,而且會造成很多的分泌物,家長應該注意及時處理,以免影響聽力。但是要注意方法,避免造成耳朵疼痛,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原則,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以清除中耳積液,改善中耳通氣引流及病因治療為原則。常見的治療方法如下:
1、清除積液,改善通氣。常用的方法如下:
(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 以針尖斜面較短的7號針頭 分泌性中耳炎治療在無菌操作下從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 抽吸積液 必要時可重復穿刺 亦可於抽液後注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2)鼓膜切開術:液體較粘稠 鼓膜穿刺不能吸盡;小兒不合作 局麻下無法作鼓膜穿刺時 應作鼓膜切開術 手術可於局麻(小兒須全麻)下進行分泌性中耳炎治療用鼓膜切開術 用鼓膜切開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狀或弧形切口 注意勿傷及鼓室內壁粘膜 鼓膜切開後應將鼓室內液體全部吸盡。
(3)鼓室置管術:病情遷延不愈 或反復發作;膠耳;頭部放療後 估計咽鼓管功能短期內難以恢復正常者 發起人應作鼓室置管術 以改善通氣引流 促使咽鼓管恢復功能 通氣管留置時間一般為6-8周 最長可達半年至1年 咽鼓管功能恢復後取出通氣管 部分病人可自行將通氣管排出於外耳道內。
(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暢:分泌性中耳炎治療可用1%麻黃鹼液或與二丙酸倍氯米松氣霧劑交替滴(噴)鼻 每日3-4次。
(5)咽鼓管吹張:分泌性中耳炎治療可采用捏鼻鼓氣法 波氏球法或導管法 尚可經導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潑尼松龍 隔日1次 每次每側1ml 共3-6次。
2.積極治療鼻咽或鼻腔疾病。如果小兒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於鼻咽或鼻腔疾病引起的,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腺樣體切除術、鼻中隔矯正術、下鼻甲手術、鼻息肉摘除術等,扁桃體特別肥大且與分泌性中耳炎復發有關者,應作扁桃體摘除術。
3.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抗生素和其他合成抗菌藥。急性期可用如頭孢拉定0.5g,4次/d;氧氟沙星0.1-0.2g,3-4次/d.小兒可用氨苄西林50-150mg/kg.d 給以:或羟氨苄西林口服 0.15g,3次/d 第3代頭孢菌素頭孢美特酯0.25g-0.5g/次 2次/d 小兒10mg/kg,2次/d.對流感嗜血桿菌 肺炎鏈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較強 可用於對其他抗菌藥物不敏感者。
按照你說的症狀已經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急性期不愈轉化而成。以耳道長期或間歇流膿、聽力下降、鼓膜穿孔為特征。嚴重者浸蝕顱腦的並發症。
臨床表現 分三型:1. 單純型:病變在鼓室,間斷性流膿,輕度傳導性耳聾 2. 骨瘍型:有骨質浸蝕,膿液有臭味,大穿孔,肉芽或息肉形成 3. 膽脂瘤型: 分泌物有奇臭,豆腐渣樣,聽力重度損失,易引起顱內並發症。
檢查:1 .聽力學檢查 2. CT檢查 3. 細菌學檢查治療: 控制感染,清除病灶,恢復聽力 手術:乳突根治、鼓室成形你現在的情況,建議及時到醫院做一下電測聽,內鏡,x線等相關檢查確診一下具體病因,及時治療避免導致耳聾和顱內並發症腦膜炎、腦髓炎危機生命。
溫馨提示,家長必須要注意其中的掏耳朵方法,避免造成耳朵疼痛,同時,要注意清除積液,改善通氣,要注意合理的治療方式,有效地調節內部環境,避免造成聽力下降,希望家長注意孩子的身體變化,平時要注意孩子的營養搭配,以免造成中耳炎的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