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咽喉部常見疾病 >> 其他咽喉疾病 >> 秋季咽炎反復發作怎麼辦

秋季咽炎反復發作怎麼辦

  秋季氣候比較干燥,早晚溫差比較大,容易導致上火,引起各種疾病,咽炎患者也日益增多。那麼,秋季咽炎反復發作怎麼辦?如何治療?

  咽喉炎的幾個特征性症狀:

  第一,“癢咳”。咳嗽往往伴隨著咽癢,癢了就咳,不癢不咳。

  第二,刺激性干咳,無痰或少痰,咳嗽受外界刺激影響很大,如煙味、飲食刺激,或說話多等。

  第三,咽喉總是覺得有東西堵著,“吭吭咳咳”不停,就想把東西咳吐出來。

  第四,陣發性咳嗽頻頻發作,尤其是晚上睡覺前和早上起來時,清晨刷牙時還常常會覺得惡心、想吐。

  第五,睡覺時打鼾,呼吸不順暢。

  第六,容易感冒,一旦傷風感冒,上面的這些症狀會加重,而且感冒會拖很長時間。

  這些症狀因人而異,可以有所偏重。有的病人只有一兩個症狀,有的病人可能全都對得牢。

  辛辣上火是主犯

  要預防和治療咽炎,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俗話說:“病從口入”。常犯咽炎的朋友一定要均衡飲食,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色蔬菜、瓜果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在日常飲食中,恪守清淡的原則。

  在飲食的五味中,“辣”最容易讓人上火,上火又容易引發咽炎。所以,常犯咽炎的人一定要盡量避免攝入過多辛辣燥熱的食物,如生姜、酒、辣椒、花椒、胡椒等,以及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桃、龍眼、櫻桃、椰子、榴蓮、杏等。此外,像紅油火鍋、麻辣香鍋、水煮魚等美味佳肴,含有大量的油脂和辣椒,還是少吃為妙。盛夏時節,要多選擇溫和清淡的食材,如豆芽、菠菜、芹菜、茼蒿、山藥、荸荠、黑木耳等。在烹調方式上,也要以清蒸、涼拌為主。

秋季咽炎反復發作怎麼辦

  喉咽干燥,病在土脾

  《素問·陰陽類論》裡講到:“喉咽干燥,病在土脾”,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呢?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主升清,消化運輸“水谷之精微”。如果脾虛了,消化吸收和運化的能力就會減弱,生成的津液就會減少,同時,升清、運送能力下降,沒有足夠能量把津液運輸到咽喉處。而脾氣一虛,胃氣容易上逆,胃降濁的能力就被影響,導致相火下降不順,容易瘀滯在上焦,灼傷咽喉。而且部分人會出現呃逆,甚至嘔吐。咽喉缺乏津液的滋潤,又被火熱不停地灼傷,就容易慢慢演變成慢性咽炎。

  脾虛型的慢性咽炎,除了咽干咽痛、灼熱、咽癢、異物感這些普遍症狀外,還可能有胸悶、頭暈乏力、大便稀溏、頸部兩側有牽引性疼痛(嚴重的可能誤以為是落枕)、容易惡心嘔吐(晨起漱口刷牙,容易出現惡心嘔吐)。這些症狀不一定全部會出現,最常見的還是只出現其中1-2項。

  除了脾虛之外,勞傷損氣,導致肺氣虛,不能滋潤咽喉;或者腎虛火旺,燥津灼液,灼傷咽喉,都可以引起咽喉的不適,發展成慢性咽炎。

  慢性咽喉炎偏方治療

  1、食紅棗、濃茶汁調蜂蜜治咽喉炎

  用火把5枚紅棗的皮烤焦,沖入白糖水飲服;取適量茶葉用紗布包好,用滾熱開水泡成濃茶汁,再加入適量蜂蜜調勻,每隔30分鐘漱口一次,緩緩吞下,連用多次。這些方法對治療咽喉疼痛、咽喉炎有較好的效果。

  2、醋和醬油能治咽痛

  用食醋加適量的水,混合在一起後,用來漱口即可減輕疼痛。對食醋味道不適應者,可以采用醬油漱口。將醬油放入口中漱口,停留1分鐘左右再吐出,連續3-4次,在漱口時仰起頭,使漱液盡量接近咽部,這樣非常有利於治療咽喉腫痛。

  3、冬凌言清茶

  野生冬凌草為主料,外加入金銀花、陳皮、羅漢果、甘草、桔梗、薄荷等,依據傳統中醫藥理論和先進制茶工藝精制而成。其湯色明亮,甘苦適口,回味悠長,風格獨特,最適合上火、咽喉不適等人群飲用。

  4、麥冬、元參2-3兩,冰糖適量,將兩味藥一次性煎好(冰糖在中藥煎得快透時加入),每日分次服用。

  將這兩種中藥各一撮,放在茶杯中,再適量放入冰糖,用滾開水沖入,加蓋些許時間,當茶飲用,症狀中的,稍多些藥量。服藥期間忌食鲫魚,洩瀉者忌用。

  5、蜂蜜藕汁治咽喉炎

  取鮮藕,蜂蜜各適量。將鮮藕絞汁100毫升,加蜂蜜調勻飲服,每日1次,連服數日。

  結語:秋季咽喉炎反復發作怎麼辦?秋季容易干燥,上火。所以,要想治療咽喉炎,首先就得先“降火”,再來再根據以上介紹的偏方進行治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白領慢性咽炎日漸增多 餐後2小時勿唱歌

在一家會計事務所工作的金先生(化名)平時經常熬夜加班,工作壓力非常大,一到休息天,他常約三五好友先吃夜宵,再去K

咽炎的注意事項和後遺症

易患人群  1、長期抽煙、喝酒多,經常刺激咽部的人。  2、咽喉部有病史,如鼻炎、鼻窦炎,它們的分泌物倒流,使咽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