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涕”發高燒 不同醫院不同說法
去年8月份,小佳豪就時不時流清水樣鼻涕,父母以為是感冒,只給他吃一些感冒藥,後來流鼻涕現象時有時無,也就沒大放心上。直到12月份,小佳豪突然出現嚴重的發燒、嘔吐,頸強直,送到兒童醫院時被診查出“化膿性腦膜炎”。然而由於治療後又小佳豪還是反反復復發燒流涕,家長又把他送到廣州某腦科醫院檢查,診斷結果卻是“腦脊液鼻漏”,需要開顱手術修補鼻漏!因為患兒年齡偏小手術風險大,醫院不敢開展手術,小孩的病情等不得,家長只好攜小孩前往北京某大醫院求助,但醫生均以患兒年齡太小拒絕手術。
就在小佳豪的父母近乎絕望之時,經人介紹找到了中山一院耳鼻喉科,接診的張湘民教授經詢問病史、檢查、閱片後發現,患兒得的不是簡單的腦膜炎,也不是鼻漏,而是耳漏,他的左耳畸形伴腦脊液耳漏,需要盡快手術。
內耳“破洞”引發腦膜炎 微創手術堵住耳內漏口
據
如果按照傳統的開放性手術治療,醫生會沿患者的耳後開一個較大的半環形切口,將耳朵掀開,磨除部分骨質,然後在顯微鏡下尋找漏口進行的修補,手術創傷較大。張教授決定采用該院最先開展的耳內鏡下腦脊液耳漏修補的方法為患兒進行微創手術。然而對於1歲的小孩子來說,普通的內鏡和手術器械仍顯得太大了,再加上小孩耳朵發育不完全,微創手術難上加難。
好在
術後小佳豪恢復良好,只用了3天抗感染藥物,已無發熱、無腦脊液耳漏,第五天即辦理出院。出院結賬總費用僅8千余元。記者看到,手術後,小佳豪腦瓜上只有一個約1.5厘米長的傷口,耳道未見切口。
小佳豪父母為耳鼻喉科送來了致謝錦旗(左二為張湘民教授,中間為小佳豪)
警惕腦脊液漏引起復發性腦膜炎 新生兒聽力篩查早發現
據
由於該病較為隱匿,患者多是因發現聽力出問題或腦膜炎症狀檢查後才得知。因此專家提醒,新生兒出生後應做好聽力篩查以便盡早發現疾病。此外,腦脊液耳鼻漏患者流出來的鼻液與普通鼻涕不一樣,它是水樣的,沒有粘性,放在紙巾上會像水一樣化開,患病的小孩通常一覺醒來枕頭上會留下一灘水跡。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近期,武警廣東總隊醫院耳鼻咽喉中心每天都會接診將近二十余例因感冒導致急性鼻窦炎的
兒童將異物塞進鼻腔要盡快送醫院王歡媽帶著王歡到醫院時,手裡還拿著一片塑料插片,焦急地說:“醫生,快看看,我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