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耳部護理 >> 冬春交際警惕突發性耳聾

冬春交際警惕突發性耳聾

  據介紹,造成聽力障礙的原因有很多,遺傳、噪聲、外傷、藥物應用不當、生理機能退化等因素,對於聽力會有不同程度損害。耳鳴、耳聾等耳部疾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困擾。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護聽力呢?

  冬春交際警惕突發性耳聾

  在寧德市區舉行的全國“愛耳日”宣傳活動現場,一位市民老李說,最近老感覺自己左耳聽力下降,尤其是坐車的時候感覺耳朵裡伴有“嗡嗡”的聲響。經現場醫務人員的聽力檢查後,老李是因為氣候變化引起上火,導致的突發性耳聾。

  寧德市醫院耳鼻喉主任朱忠壽介紹,這兩天因聽力下降前來就診的患者挺多的,大部分是因為過度疲勞、免疫力下降、熬夜上火等原因引起的。突發性耳聾是指突然發生的耳神經細胞受損,主要臨床表現為單側聽力下降,可伴有耳鳴、耳堵塞感、眩暈、惡心、嘔吐等。

  “通常情況下,一旦感覺聽力有異常,在3天內進行治療,70%至80%的患者可得到恢復。如果超過一周,就比較麻煩了。”朱忠壽提醒,感覺聽力有異常,應馬上到醫院的耳鼻喉科就診,及時查找病因,盡早治療,切勿盲目聽從身邊的人,私自到藥店購買藥品吃,以免延誤病情。不少患者出現聽力下降時,常不予以重視,結果贻誤治療時機。

  避免過強的聲音刺激

  正月裡,在市區各大醫院就診的患者中,因燃放煙花爆竹時不慎震傷耳朵的病人多了起來。市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洪藝雲的一位病人,鞭炮的巨響聲將其一只耳朵的鼓膜震破,基本喪失聽力。

  “春節期間,我看人家放鞭炮,當時感覺耳朵內‘轟’一聲響,頭也暈了,之後聽聲音就感覺聽不清楚了。”該患者說,放鞭炮是中國人的傳統,過年聽著鞭炮聲“噼裡啪啦”才有年味,可是怎麼都沒想到,鞭炮聲把耳朵震壞了。

  “煙花爆竹燃放時的爆炸聲可達100分貝以上,遠遠超過人的聽覺范圍和忍耐限度,若在耳邊炸響,有可能造成爆震性耳聾。”洪藝雲說,爆震性耳聾是因一次突然發生的強烈爆震或聲音引起的聽覺器官損害。放爆竹時,可以采取張嘴並雙手捂住耳朵或雙耳塞進棉球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阻止噪聲對耳膜的震動。

  不要長時間佩戴耳機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很多年輕人經常戴著耳機聽音樂、看視頻、接電話,這些不良的習慣常常導致耳部疾病的發生。

  “我身邊很多同學像我一樣,喜歡戴耳機聽歌,為什麼別人聽力好好的,我的聽力出現問題呢?”患者小吳是一名學生,平日裡喜歡戴著耳機聽歌。一天早上醒來,他感覺右側耳朵聽不見聲音,同時伴有頭暈、惡心的症狀。經過仔細的耳部檢查和聽力檢查發現,小吳患的是突發性耳聾。

  每個人聽力的耐受力都不同。“聽歌時,音量最好控制在還可以聽到別人說話為宜,聽20分鐘至30分鐘就要休息一會兒。”朱忠壽解釋說,噪音是直接造成聽力損傷的重要因素,也是耳聾的重要誘因,如長時間在一個高分貝的環境下工作或是生活,聽覺細胞就會逐漸受到損傷。長此以往,就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的情況。此外,除了聽隨身聽,經常到迪廳蹦迪等也可能使聽力受損。

  貧困聾兒可申請救助

  醫生指出,預防耳聾,要從新生兒抓起,要重視對新生兒和嬰幼兒的聽力篩查,早發現、早應對。據了解,2011年至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補助資金,支持各地實施“七彩夢行動計劃”聾兒人工耳蝸救助項目。這是中國殘聯為開展殘疾兒童搶救性治療和康復,使貧困殘疾兒童得到康復而實施的一項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

  采訪中,寧德市殘聯相關負責人羅先生表示:“我們按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實施方案及要求,由受助兒童的監護人提出申請,經有關部門認真審核確定資助對象,確保貧困的聽力言語殘疾兒童得到資助。”據了解,目前,全市登記辦理聽力殘疾證10407人,其中0-6歲兒童占111名。

  2011年至2013年,市殘聯對72名0-6歲聽力言語殘疾兒童進行搶救性康復,平均每人補助1萬元;為34名兒童提供人工耳蝸手術,平均每人補助20萬元;發放助聽器163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手機輻射危害大兒童須遠離

  研究表明,即使每天接聽手機僅1小時,也有可能造成聽力永久性損傷。手機的普及的確給

關愛耳朵擁有健康生活

  家家有個挖耳勺這一點都不新鮮,掏一掏耳朵也是大家很平常的生活習慣,因為耳朵和眼睛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