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不慎可能引發耳部細菌感染,甚至導致膿性分泌物倒流進入顱腔險喪命。應該怎樣正確掏耳朵呢?
一般來說,耵聍,俗稱“耳屎”會隨著人們的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的活動而自行脫落,所以並不需要頻繁陶耳,一般10天左右一次即可;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形成耵聍栓塞,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再用滴耳劑滴耳2—3天,預防感染。
如果自己在家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輕輕地將棉簽頭拽蓬松,以防纏繞過緊的棉棒劃傷耳道,然後用其在外耳道轉動,耳朵朝下,耵聍就出來了。屑狀的可以適當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顆粒的話,應用溫水或是專用藥水滴進耳朵,過幾分鐘後再輕輕地掏出。
另外,一些金屬、塑料材質的掏耳勺質地堅硬,容易對耳道造成損傷;指甲縫易藏匿細菌,不宜用來掏耳朵。
中國的老百姓一向把耳朵大作為有福和長壽的象征,到底耳朵的大小與壽命有沒有關系呢?
看耳朵辨疾病 簡單五招捏出健康耳朵雖然每天被人使用,卻不像眼睛和嘴巴那樣被人重視,甚至很多時候人們都感覺不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