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日常保健 >> 保護耳朵,從遠離10個誤區開始!

保護耳朵,從遠離10個誤區開始!

  保護耳朵,從遠離10個誤區開始!

  俗話說“一聾三分傻”,我們都想擁有一雙聰明機靈的耳朵,可現實中,很多人在幾歲、十幾歲的時候耳就開始鬧病,年紀大了耳朵就更背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事實上,大家和自己的耳朵經常是“假熟”,你以為自己很了解它,很愛它,其實卻一直在默默地傷害著它。日常生活中對待耳朵的10個誤區,您知道幾個?

保護耳朵,從遠離10個誤區開始!

  誤區1:耳屎是髒東西,一定要徹底清理

  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耳屎對人體有一定保護作用的。

  首先耳屎是一種驅蟲劑,它有種特殊的氣味,能阻擋小飛蟲之類的小動物進入耳內。其次耳屎能保護外耳道的皮膚,粘附住外來污染物的入侵,如頭發、灰塵、水等。正常情況下,耳屎能隨著我們的咀嚼和講話自行排出,所以我們不需要老掏耳屎的。

  誤區2:耳朵進水了一定要用單腳跳來控水

  洗頭、洗澡、游泳後耳內進水很常見。想把水弄出來,不需要耳朵朝下單腳跳(浴室、泳池地可滑,這樣可能會摔傷)。也不要拿棉簽去掏,因為耳朵進水後耳道皮膚的毛孔會打開,棉簽容易損傷皮膚會引起耳道發炎。要想把水清干淨,很簡單,把耳朵朝下,輕輕牽拉耳垂即可。

  誤區3:耳朵有膿了必須得拿棉簽擦干淨

  棉簽和衛生紙都極不衛生,會將外面的細菌帶入中耳造成混合感染。明智的選擇是到醫院請醫生幫忙,用吸引器將膿吸出,或用雙氧水清洗。

  誤區4:任何消炎藥水都可以滴入耳朵

  不同的藥有不同的用法,有些藥可以滴耳,有些藥需要肌肉注射,有些藥需要靜脈滴注。切記,慶大霉素是耳毒性藥物,不能滴耳,不能滴耳,不能滴耳!(重要是事情說三遍)否則會導致耳聾、眩暈!

  誤區5:耳朵只要流水、流膿就一定是中耳炎

  外耳道炎、外耳道濕疹、外耳道真菌感染、中耳炎、腦脊液耳漏等都可能引起耳朵流水、流膿。

  另外,外耳、中耳是以鼓膜為界,只要是鼓膜深面的中耳有炎症都是中耳炎,如果鼓膜完整,就不會出現耳流膿。只有中耳炎同時又合並了鼓膜穿孔,膿液才會從中耳內流出來。

  誤區6:蟲子進了耳朵會順著爬進腦子

  想爬進大腦?可沒那麼容易!

  蟲子想進入腦子得過3堵牆。

  第一堵牆——外耳道,外耳道有豐富的神經纖維分布(就好像007裡的警報紅外線),蟲子進入耳道內人往往會出現耳癢、耳痛、耳鳴,一般第一時間會到醫院就診,98%的蟲子在這一關就一命嗚呼了。

  第二堵牆——鼓膜,鼓膜是一張密布神經血管的三層膜結構(三層鋼筋防盜門哦~~),密不透風,滴水不漏,對疼痛非常敏感。只有戰斗力極強的蟲子(小強中的戰斗機)遇到對疼痛極不敏感的人,才有可能闖過這一關,概率低於2%。

  第三堵牆——骨頭,小強穿過鼓膜後會進入中耳,中耳和腦子之間相隔著很厚的骨板,想穿透這層骨頭,恐怕得請穿山甲出面才行,出現概率為0。

  誤區7:按壓耳朵的保健動作適合所有人

  手掌按壓住耳朵後猛地拿開,會有一個吸力將耳膜向外吸出,很多人以此作為耳部保健動作經常練習。這是大錯特錯的!

  首先,這個動作對於耳朵並沒有明確的保健作用。其次,如果患者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或中耳炎,這個動作會加重病情!

  誤區8:耳朵的作用就是聽聲音

  那你們就太小看耳朵了,它的作用有很多,其中最最重要的兩大功能是——聽力和平衡。也就是說,耳朵不但用來聽聲音,還會影響我們人體的平衡。

  所以如果耳朵有毛病,不但可能會出現聽力下降或耳鳴,還可能出現頭暈。引起頭暈的最常見的兩種疾病——耳石症和梅尼埃病,都是耳朵的疾病!

  耳朵特別提醒:今天你對我置若罔聞,明天我叫你頭暈目眩!

  誤區9:打手機傷聽力,戴耳機就可避免

  聲音對聽力的損害程度主要由噪聲強度和接觸時間決定的。一般來說,聲音強度越大,接觸時間越長,對耳朵傷害越大。就是這麼簡單!但免提通話還是較耳機通話傷害更小一些。

  誤區10:家族中沒有人耳聾,寶寶就肯定沒問題

  很多人家庭中幾代人都沒有耳聾,而他們生下的寶寶卻是先天耳聾。這是因為父母雙方都是耳聾基因攜帶者,自己不會發病。但兩人有1/4的幾率會將各自的耳聾致病基因,都傳給寶寶,寶寶就發病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小兒患上鼻出血要注意什麼呢

小兒鼻出血的注意事項:  一、忌驚慌。兒童年齡尚小,當出血突然發生之時,往往手足無措。此時,父母首先要鎮定,可引

六招可預防鼻炎發作

鼻炎是大范圍內廣泛流傳的一種病症,怎樣預防鼻炎發作變成了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預防鼻炎的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