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日常保健 >> 新生兒預防耳聾應從圍產期開始

新生兒預防耳聾應從圍產期開始

  新生兒預防耳聾應從圍產期開始

  耳的了解

  耳朵的結構分為三部分:外耳、中耳、內耳。

  外耳接受外界的聲音,並將沿著耳道引起鼓膜震動;中耳鼓膜的震動引起三塊小骨――錐骨、镫骨和鑽骨上下震動,將聲音傳到內耳;內耳可產生神經沖動,沖動沿聽神經轉為神經能,從那兒聲音的信息就傳到大腦。

新生兒預防耳聾應從圍產期開始

  導致耳聾的原因

  藥物中毒

  寶寶使用鏈霉素、慶大霉素、小諾霉素、新霉素等藥物不當所引起;也可以是孕期使用了影響到胎兒聽覺系統發育的藥物,如降糖靈、耳毒性藥物等。

  遺傳因素

  由於核基因以及線粒體基因的變異引起。

  感染性因素

  孕期風疹病毒、弓形蟲、梅毒螺旋體、單純疱疹病毒等感染。

  疾病

  孕期孕媽媽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導致寶寶患有先天性耳聾;其次,寶寶耳朵周圍器官病變,例如:鼻窦炎、鼻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等,引起寶寶聽力下降。

  噪聲

  長期讓寶寶戴耳機聽音樂引起的聽力下降。

  掏耳

  在給寶寶掏耳朵時,戳破寶寶耳道深處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影響聽力。

  外傷

  如突然給寶寶幾個巴掌、突然爆炸的鞭炮等造成寶寶鼓膜破裂,導致聽力下降。

  幫你早期識別寶寶耳聾

  新生兒剛一出生,就能聽到聲音。

  在出生前三個月,雖然他們不會做任何主動反應,但卻能在聲音的刺激下產生下意識的反射動作。如果寶寶出生後,總對較大的聲音沒有反應,就應該考慮是否有聽力問題。

  4個月後,就有了主動尋找聲源的能力。

  等到1.5歲時,應該可以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例如:抱抱、再見等。

  如果到了2歲,寶寶還不會說或聽不懂簡單的語言,就應該高度懷疑聽力障礙,需要及時就醫。

  寶寶耳聾的預防

  胎兒期的預防

  孕期,建議孕媽媽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預防母體患病毒

  性染等,若發生異常,要及時就醫。

  新生兒的預防

  新生兒預防耳聾應從圍產期開始。

  新媽媽要特別注意早產引產時的外傷或產期的各種原因引起的缺氧、新生兒黃疸等疾病。

  其次嬰幼兒期多以感染性耳聾常見,其中以小兒滲出性中耳炎導致的傳導性聾及腮腺炎、高熱等疾病導致的感音神經性聾最為常見。

  最後,經常使用氨基甙類抗生素進行治療更容易發生耳聾。

  所以,對於以上疾病,新媽媽要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具體可總結為:

  1、有耳聾性家族史的雙方男女應避免結婚生育,婚前體檢是防治遺傳性耳聾的主要手段。

  2、孕期注意防病,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以免感染流感、風疹、麻疹、腮腺炎等疾病,引起胎兒耳聾和畸形。

  用藥時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3、切記把音樂貼在肚皮上,使胎寶寶聽力受損。

  4、如果允許,在寶寶出生後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等。

  5、避免寶寶噪音污染:每次在家播放音樂的時間不宜超過60分鐘,音量不超過60分貝。

  6、少讓寶寶用耳塞式耳機。

  小貼士:

  研究證明,以下幾類藥物具有耳毒性:

  ①抗生素類: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②利尿劑:如利尿酸、速尿;

  ③抗瘧疾藥物:如奎寧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患了外耳道炎需要如何護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清潔耳道  仔細清除外耳道內的脫屑、耵聍和炎性分泌物。脫屑、炎性分泌物,可用小吸引管輕輕吸出。小而硬的耵聍宜用耳

冬季怎麼保護寶寶喉嚨

如果出現鼻塞,症狀還會嚴重得多。吃奶時,鼻塞阻礙呼吸,使寶寶煩躁,這種狀況,有的寶寶甚至會持續整個冬天也不好。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