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治療 >> 耳部疾病治療 >> 人工耳蝸研發如何告別“蝸”速時代?

人工耳蝸研發如何告別“蝸”速時代?

  他們無法感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他們無法體驗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當我們聆聽美妙音樂的時候,他們卻只能沉寂在無聲的世界裡,他們就是聽力受損的聽障者。隨著人工耳蝸的問世,越來越多的聽障者進入了有聲世界。然而,近日,一則國產人工耳蝸克隆國外技術,並存在質量問題的報道,將人工耳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於國內對人工耳蝸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國外企業一直掌握著人工耳蝸的核心技術。在國內市場,8成左右的人工耳蝸產品都是國外品牌,國產人工耳蝸只占據了20%的市場份額,國內的研究機構和企業一直扮演著“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有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介紹,雖然國內研究機構和企業在人工耳蝸領域的專利數量與國外企業的專利數量相差不大,但專利質量卻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語言處理、產品材料、降噪處理等方面,國產人工耳蝸與國外產品還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國產人工耳蝸憑借價格優勢仍然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但若想與國外品牌抗衡,國內企業還應在人工耳蝸領域加強技術創新力度,以產品品質搶占市場。

  國內產品引發質疑 企業聲稱自主研發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王正敏被他的學生舉報“學術剽竊”,並質疑由他領銜研發的我國第一款人工耳蝸是“克隆”國外產品。

  據一位曾參與國內人工耳蝸研發的工程師介紹,國內在人工耳蝸領域的研發起步較晚,和國外產品在軟件編程、硬件設計上存在很多不同。國外公司生產的人工耳蝸使用的是高成本的專用電路,產品體積小,采用“耳背式”佩戴方式;而王正敏領銜的科研團隊研發的第一代國產人工耳蝸使用的是通用電路,采用“體配式”的佩戴方式,聽障人需要將其掛在身上。國產人工耳蝸研發成功後,科研團隊便針對相關技術提交了專利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光電技術發明審查部醫療儀器處審查員王金晶對人工耳蝸領域進行專利文獻檢索後發現,復旦大學在人工耳蝸領域提交了6件專利申請;王正敏則在該領域提交了4件專利申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04年,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將人工耳蝸技術轉讓給了海南海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南海藥)。隨後,海南海藥組建了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力聲特),自此,國產人工耳蝸走上了產業化道路。

  為了回應公眾的質疑,海南海藥在發布的公告中表示,上海力聲特通過技術轉讓獲得的人工耳蝸技術是公司進行研發的初始基礎,屬於原理樣機技術。上海力聲特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多項技術和工藝改進,重新設計了植入體植入芯片、植入電極、體外機硬件電路,並在軟件編碼策略、電極封裝加工工藝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此外,上海力聲特還制定了國內第一個人工耳蝸技術標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人工耳蝸

  在我國,聽力殘疾居最常見的五種殘疾之首,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

簡易按摩治耳鳴

  耳鳴雖然不是急症、重症,但是久鳴不止會妨礙聽覺,嚴重者會影響正常生活。聽神經一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