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關於中耳炎 >> 解析不同類型的中耳炎

解析不同類型的中耳炎

  耳朵的結構分為三個部分:外耳、中耳、內耳。其中,中耳為傳導聲波的主要部分,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為一個含氣的不規則腔道,大部分在颞骨巖部內。其各部分均內襯黏膜並相互延續,故一旦發生病變,可相互蔓延。

  耳內鏡檢查該技術主要應用於耳科檢查(如外耳道、鼓膜檢查,或經過穿孔的鼓膜或切開鼓膜觀察中耳內情況)、耳科手術(如外耳道、鼓膜及中耳病變的處理、異物取出)、耳神經外科手術等。鼓氣耳鏡(下圖)為耳內鏡的一種,發明於1864年,至今仍應用於臨床。

  分泌性中耳炎

  常見的致病菌為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其次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布蘭漢球菌等。此外,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不徹底、抗生素濫用及致病菌毒力較弱也可能與本病的非化膿性特點相關。

  該病根據其病理發展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①初始階段:咽鼓管功能不良、細菌感染等因素導致鼓室負壓,形成鼓室積液,即急性期。②發展階段:通常病程為3個月以上,即慢性期。③轉歸階段:包括痊愈,亦或轉為隱匿性中耳炎、粘連性中耳炎等。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復雜,可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中耳負壓、感染、免疫反應等。

解析不同類型的中耳炎

  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主要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及綠膿假單胞菌等。致病菌經咽鼓管感染中耳最常見,尤其是兒童發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隱匿於鼻咽部的致病菌更易經咽鼓管侵犯中耳。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主要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假單胞菌及變形桿菌等,可合並兩種以上細菌的混合感染,且菌種常有變化。病變位於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部分患者可伴中耳膽脂瘤。

  中耳膽脂瘤

  此處所說中耳膽脂瘤特指後天性中耳膽脂瘤,不包括先天性膽脂瘤。本病為鱗狀上皮組織在中耳、乳突內的生長,其發展過程中可伴細菌生長,或伴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該病在臨床處理與中耳炎有相同之處,故將其列入中耳炎分類。

  該病確切的發病機制目前仍不清楚,較公認的有袋狀內陷學說、上皮移行學說、基底細胞層增殖學說、鱗狀上皮化生學說。多數膽脂瘤可用前三種理論解釋,鱗狀上皮化生學說只是一種假說,迄今未能得到證實。

  特殊類型中耳炎

  1.氣壓性中耳炎指鼓膜內外氣壓急劇變化而咽鼓管不能及時平衡氣壓出現中耳腔負壓致中耳結構物理性損傷。

  2.結核性中耳炎、梅毒性中耳炎、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中耳炎及真菌性中耳炎均特指在中耳乳突腔內培養出特異性致病源。

  3.壞死性中耳炎指中耳乳突腔內出現除上述特異性或非特異性中耳炎以外的壞死組織,而非骨瘍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一種)或肉芽腫型中耳炎。

  4.放射性中耳炎為中耳乳突腔經放射線照射後出現無菌性放射性壞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慢性單純性中耳乳突炎

慢性中耳乳突炎。側斜位片見乳突氣房透光度低,骨質增白、間隔增厚。  [病因病理]  多源於急性中耳乳突炎遷延或鼻

中耳炎患者避免進入這六大誤區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中耳炎的問題,如耳道溢膿、聽力下降及如何醫治等,通常有部分人僅把耳道溢膿當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