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日常保健 >> 中耳炎自療要點有11項 日常保健細節別馬虎

中耳炎自療要點有11項 日常保健細節別馬虎

  中耳炎飲食治療: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為慢性中耳炎,隨體質,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將本病稱為“耳膿”、“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中耳炎自療要點     1、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發炎症。中耳炎飲食治療。     2、不能強力擤鼻和隨便沖洗鼻腔,不能同時壓閉兩只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應十分小心,宜先濕潤後才挖,避免損壞鼓膜。     4、游泳上岸後,側頭單腳跳動,讓耳內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簽吸干水分。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暢。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強體育鍛煉,增加體質,減少感冒。     8、忌食辛辣中耳炎飲食治療、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熱性補藥,如人參、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補膏之類。     10、多食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絲瓜、茄子、荠菜、蓬蒿、黃瓜、苦瓜等。     11、小蟲進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蟲後捉取。     中耳炎有哪些日常保健細節     中耳炎是一種危害身心健康的疾病。那麼你知道對於中耳炎日常有哪些保健細節呢?   中耳炎自療要點有11項 日常保健細節別馬虎     患了中耳炎該怎麼辦     1、弄濕耳朵,應將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患了中耳炎該怎麼辦。再以吹風機向耳內吹三十秒,可消除細菌及霉菌酷嗜的濕熱環境。     2、在耳朵發癢時滴耳藥水,使其具有抗菌功效,可避免感染。     3、洗頭發、洗澡或游泳時,記得戴耳塞可保持干燥,避免感染。     4、患中耳炎時若想游泳,應將頭露出水面,減少水進入耳內的機會。     5、使用止痛劑暫時止痛,但仍應就醫。     6、熱敷可緩解耳痛。     7、勿清除耳垢,適度的耳垢可防潮並提供良性菌的棲身處。     8、保持耳道的干燥,可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輕輕的塞入耳朵入口處,有助吸收耳朵內的水分,使耳道干燥     9、使用消毒酒精、白醋、嬰兒油或羊毛脂等家庭配方,在每次弄濕耳朵後充當干燥劑。患了中耳炎該怎麼辦使用方式是側著頭將上述液體滴入耳朵,晃動頭部,使其抵入耳道底部,再偏另一邊使其排出。     10、慎選游泳場所,才不會感染細菌。     為什麼會導致分泌性中耳炎     一直以來人們都相信“七竅相通”。醫院專家介紹,耳朵通過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咽鼓管可以調節耳內的壓力,以此保持與大氣壓的平衡。此外,咽鼓管還有防御、清潔的功能。     秋季日夜溫差大,常會誘發上呼吸道感染,炎症波及咽鼓管時,耳內往往會形成負壓,就會產生耳悶的感覺,所以常有患者感覺耳朵嗡嗡的,聽力也沒以前好。     除了感冒,鼻炎、鼻窦炎發作,過敏性鼻炎,鼻咽部占位性病變,兒童腺樣體肥大、感染,頭頸部放療等因素也會誘發分泌性中耳炎。     專家指出,雖然分泌性中耳炎發生比較隱蔽,嬰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差不容易被發現,但家長只要多留個心眼,還是可以發現很多蛛絲馬跡的。     而且,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治療,耳內的液體沒有被吸收,則會導致鼓室硬化、粘連性中耳炎、膽固醇性肉芽腫等繼發疾病,造成永久性聽力下降,治療非常困難。     嬰幼兒時期正是學習語言的好時間,如果因聽力困難造成語言學習障礙,就如同關上了孩子認識和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戶,嚴重影響孩子的心智發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冬季做好慢性鼻炎的預防

慢性鼻炎也屬於一種炎症性疾病,慢性鼻炎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煩惱,經常會反復發作,很難一次性治愈。鼻炎的久治不愈是引發

別再隨便挖耳朵了!耳屎能保護耳朵!

   在很多人心目中,想必都有這樣的一個觀念:耳屎=鼻屎=粑粑=排洩物=廢物。在今天之前,小健也這樣認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