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日常保健 >> 小兒中耳炎的檢查與預防!

小兒中耳炎的檢查與預防!

  小兒中耳炎的檢查與預防!

  中耳炎檢查

  小兒中耳炎,醫院一般會給孩子做額頭鏡檢查、CT檢查來確診。

  1、鼓膜:

  松弛部或全鼓膜內陷,表現為光錐縮短、變形或消失,錘骨柄向後、上移位,捶骨短突明顯外突、前後皺襞夾角變小。鼓室積液時鼓膜失去正常光澤,呈單黃、橙紅油亮或琥珀色,光錐變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蘭或乳白色,鼓膜緊張部有擴張的微血管,短突顯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狀。若液體為漿液性,且未充滿鼓室,可透過鼓膜見到液平面。此液面狀如弧形發絲,稱為發狀線,凹面向上,頭位變動時,其與地面平行的關系不變。透過鼓膜有時尚可見到氣泡,咽鼓管吹張後氣泡可增多。鼓氣耳鏡檢查鼓膜活動受限。

  2、拔瓶塞聲:

  分別緊壓耳屏後速放,雙耳分別試驗,患兒自覺患耳有類似拔瓶塞時的聲響。

  3、聽力檢查:

  音叉試驗及純音樂聽閥測試結果顯示傳導性聾。聽力損失正負不一,重者可達40dBHL左右。因積液量常有變化,故聽阈可有一定波動。聽力損失一般以低頻為主,但由於中耳船生結構及兩春的阻抗變化,高頻氣導及骨導聽力亦能客觀下降,積液排出後聽力即改善。聲導肯圖對診斷有重要價值,平坦型(B型)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線;高負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積液。聽力障礙顯著者,應行聽性腦干反應和耳聲發射檢查,以確定是否對內耳產生影響。

  4、CT掃描可見中耳系統氣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5、分泌性中耳炎可發展為粘連性中耳炎或並發鼓室硬化症。

  如何預防中耳炎

  中耳炎預防十分重要,爸媽日常要教孩子正確的擤鼻涕方法,同時要讓孩子遠離病源,若懷疑耳朵被感染,應及時看醫生。

  教孩子正確的擤鼻涕方法

  孩子夠大的時候應該教他擤鼻涕時要溫和而不要用力過猛,否則會導致耳朵感染。還應教孩子不要捏住鼻子強忍噴嚏,因為這樣也會使感染進入耳朵。

  戒煙

  與無煙家庭相比,和吸煙者一起生活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患中耳炎。香煙會刺激鼻腔通道和中耳腔的內膜,進而干擾耳咽管的正常活動。如果戒不了煙,那至少做到別在家裡抽煙。

  讓孩子遠離病源

  中耳炎大多由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讓孩子遠離染病兒童將有助於減少孩子耳朵感染的危險。若孩子患有過敏性鼻炎,則控制好病情也有利於預防耳朵感染。為孩子選擇日托機構時,應核查明該機構對患病兒童的處理方法。

  警惕發病跡象

  懷疑孩子的耳朵被感染時應盡快看醫生,這非常重要。因此爸媽需要了解預示耳朵感染的症狀。耳朵感染時,年齡較大的孩子會抱怨耳朵疼痛或有充脹感。但年齡較小的孩子還不能描述耳痛,因此爸媽需要注意預示耳朵即將感染的其他征兆,如:孩子拉扯或抓撓耳朵,聽力或平衡出現問題,比平時更愛哭鬧,耳內有液體流出(已經受感染的症狀包括:發燒、哭鬧、抓撓耳朵、惡心和嘔吐)。

  用奶瓶喂奶時要小心

  避免在嬰兒仰面躺著的時候用奶瓶喂奶或其他嬰兒食品,因為在嬰兒躺著吞咽時,營養豐富的液體會流入耳咽管並聚集,為傳染性生物體創造非常舒適的滋生場所。

  有助預防中耳炎的五方法

  1、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吃完東西後要及時給寶寶濑口。

  2、為避免污水流入耳道,在給寶寶洗澡、洗頭時,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

  3、禁止用力挖小兒的耳朵,寶寶皮膚嬌嫩,很容易因破皮引起皮膚感染而使細菌侵入。

  4、盡可能保持寶寶的鼻腔清潔。當寶寶長到一定年齡時,就應該教會他自己用手帕或紙巾擤鼻子(當然,這應該在寶寶的能力范圍內)。對於小一點寶寶,可借助醫用吸鼻器吸除鼻腔中的黏液。睡覺時可以將嬰兒床的床頭墊高,大一些的寶寶可以用厚一點的枕頭將頭部墊高,避免積聚於鼻腔內的黏液流到咽鼓管內。

  5、為了讓寶寶保持安靜,很多父母在寶寶睡覺時都會讓他含著奶嘴,卻不知道,這樣會大大增加寶寶感染中耳炎的危險。研究發現,頻繁的吸吮動作容易使病菌從鼻腔後端進入到咽鼓管,所以,家長切不可讓寶寶長時間的吮吸奶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慢性鼻炎日常護理方法有哪些?

1、冰涼飲料不過飲:炎熱的夏季,不要太貪涼,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內,不要將溫度調很低,也不要食過多的冷飲。  2

鼻窦炎應該如何預防?

鼻窦炎預防:  1、平時注意鼻腔衛生。  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側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後交替而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