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常用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流程為:正常新生兒一般在出生滿48小時後使用耳聲發射(OAE)進行初篩,未通過者於產後42天左右進行復篩,復篩仍未通過者在3個月大時轉診至兒童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診斷性檢查。而高危新生兒在病情穩定後出院前使用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進行初篩,未通過者3個月內直接轉診進行聽力診斷檢查。
耳聲發射主要用於檢測耳蝸外毛細胞的功能,常用的有瞬態誘發性耳聲發射(TEOAE)和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由於耳聲發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用耳聲發射進行聽力篩查的初篩未通過率可達10~20%。因此未通過耳聲發射聽力篩查並不一定說明孩子聽力有問題,還有可能是因為新生兒外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胎性殘積物滯留,它們對傳入的刺激聲和傳出的反應信號造成衰減,導致耳聲發射能量減弱或消失,造成了聽力篩查“未通過”的假象。這種情況在剖宮產新生兒,以及產後不滿48小時即進行初篩的新生兒中尤為多見。隨著吃奶、哭鬧等帶動軟骨運動,可以使一部分羊水和胎性殘積物排除,從而在滿月或產後42天復篩時順利通過。另外,早產兒和低體重兒聽力傳導和神經系統發育可能不成熟,住院期間聽力篩查未通過屬暫時性,隨身體各器官的發育,產後42天復查時聽力篩查通過率會明顯提高。 因此當孩子未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時,家長不必過分擔憂,而應該密切觀察孩子平時對各種聲音的反應,同時盡量避免孩子接觸噪聲,慎用耳毒性藥物,避免孩子感冒和頭部受傷,最重要的是要按時到醫院復查,絕大多數孩子最終會是聽力正常的。即使檢查存在聽力障礙,通過早期治療和干預,也將使孩子最終融入主流社會。 (實習編輯:沈富銀)耳鳴的原因是什麼 1、耳部疾病,外耳異物等觸及鼓膜時可引起耳鳴;中耳的血管畸形及病變也可能引起耳鳴。
沒睡好導致耳鳴是為什麼?導致耳鳴的發生因素有聽覺器官疾病因素和非聽覺器官疾病因素,其中聽覺器官疾病是主要因素。 非聽覺器官疾病造成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