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鼻部護理 >> 如何擤鼻涕才正確

如何擤鼻涕才正確


  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有時候過於用力擤鼻涕,耳朵會嗡嗡作響,而且會感覺疼痛。這是由於過強的氣壓透過連接鼻咽部和中耳腔的咽鼓管,影響了耳內的壓力引起的。事實上,如果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確,就有可能引起不良後果。比如說,用手指緊捏雙側鼻孔,過於用力擤鼻涕時,可能會將部分鼻涕擠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使鼻涕擠入淚管引起眼結膜感染,甚至擠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當然,鼻腔內一直積存著分泌物的狀態也確實令人不舒服。因此我們有必要學會正確的擤鼻方法,這對於保護鼻子或耳朵等器官的健康,都有很大幫助。先擤一側的鼻涕:如果同時擤兩側的鼻涕,容易增加鼻腔的氣壓,加重耳朵的負擔。因此應先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氣,對側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側擤完,再擤另一側。切勿用力過猛,輕輕地擤鼻涕是保護鼻子和耳朵的一條重要原則,用力程度的標准是以耳朵聽不到嗡嗡聲為宜。采用上身向前傾的姿勢擤鼻涕:由於上颌窦的開口位置較高,不利於引流,而容易引起鼻窦炎。采用身體略向前傾的姿勢,有利於將上颌窦內積存的分泌物排出體外。在患感冒或變應性鼻炎時,即使擤鼻涕,可能還是會有鼻涕不斷地流出來。有的人認為必須將鼻涕全部擤出來才感覺干淨舒服。於是使勁擤,弄得整個鼻子紅紅的。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鼻腔粘膜的性質,就是越受到刺激越會分泌液體,結果就會導致陷入越擤越多的惡性循環狀態。有時由於過度擤鼻涕,還可能損傷鼻腔粘膜而引起鼻出血。因此,為了避免過度擤鼻涕帶來的危害,一方面自己要學會克制,另一方面則要及早治療鼻病,使症狀得以控制。同樣的道理,感冒時,不要因為咽喉疼痛,而過度漱口,千萬記住,過度刺激發炎的粘膜是非常有害的。過度擤鼻涕當然不好,但如果有鼻涕不擤,將鼻涕吸入也一樣有害。這不僅僅是一個禮貌的問題,更要緊的是,吸入鼻涕會通過咽鼓管流到中耳腔,導致中耳炎。

  慢性鼻窦炎或感冒引起急性鼻窦炎患者,會流出黃色粘性的鼻涕。由於鼻涕過於粘稠,所以不容易擤出。這時,不要過於勉強,使用不正確的方法拼命地擤鼻涕,而應及時前往耳鼻喉科求診。醫生會指導病人使用一些麻黃素或鼻眼劑滴入鼻腔。這些鼻管收縮類藥物,可使鼻腔粘膜血管收縮,鼻道增寬,促進鼻腔與周圍的鼻窦暢通,更容易排出積在鼻窦裡濃稠鼻涕。此外,還可使用一種稱為蛋白分解酵素的藥物,它可把濃稠的鼻涕分解成水樣的鼻涕,然後再擤,就容易將鼻涕擤出。然而,在空氣比較干燥時,鼻粘膜也會有變干燥的傾向。人體的粘膜組織,必須在有一定溫度的情況下,才能維護正常的功能。如果皮膚或粘膜處於干燥狀態,就容易感受到刺激,也無法抵御外來的“敵人”。因此,對人體來說,過度干燥並不是好事。暖氣的過度使用就有可能會導致鼻塞並且鼻腔干燥,這時,使用加濕器會有較好的.雖然使用加濕器並不能確保治愈鼻塞,但空氣濕潤一點,至少呼吸時會感覺舒服得多。所以,鼻腔粘膜敏感,或容易患感冒者,在空氣干燥的季節都可以使用空氣加濕器。另外,在空氣干燥的天氣外出時,也可以帶上口罩,對於保持鼻腔的濕度有較好的效果,同時還可預防感冒等疾病。

  小編推薦:《擤鼻涕也有大學問》——據“美國微生物學會”學術研討會的最新研究報告,美國及丹麥研究人員針對14個感冒病人進行研究,測量鼻窦中的壓力,同時對鼻腔染色,以了解擤鼻涕的時候,鼻部會發生哪些變化。結果顯示,咳嗽和打噴嚏不會使鼻膜黏液跑到鼻窦中,但是擤鼻涕卻會使鼻膜黏液充滿鼻窦,使得鼻窦變成病原菌滋生的溫床......詳情請點擊查看

其他耳鼻喉科熱點文章鏈接:  耳聾就潛伏在你我左右

               專家:秋冬換季易引發突聾

               鼻咽炎“自醫”不靠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